【题目】下列关于基因错误的叙述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B.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类毒素是一种致病性极高的神经麻痹毒素,该物质是由两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请据此回答:
(1)上图所示的片段中,共有____个肽键,____种氨基酸组成;从左向右数,第三个氨基酸不同于其他氨基酸的基团是_______(填化学式)。
(2)肉毒类毒素是在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过_________过程而成的;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个氨基。
(3)1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_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煮沸后的肉毒类毒素溶液(无色)中加入该试剂,其溶液颜色将变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从陆地棉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
(1)在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后可得到___________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如图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______________并导入农杆菌中。融合基因在农杆菌中无法表达所需产物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为实现有效表达,科研人员用农杆菌提取液浸染油菜细胞获得转基因细胞。在___________条件下,将转基因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_________和_________形成转基因油菜。此过程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以上甲、乙两图,其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图的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中,RNA大部分存在于_________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错误的是( )
A. 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才能最终到达c
B. 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 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正反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B.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 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
D. 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杂交实验,需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色盲中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之分。某地区正常居民中约有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地区某一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蓝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10号体内细胞最多有4个色盲基因
C. 11号和12号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12
D. 若13号与该地区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11/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③,B---②,C---①。
B. 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①。
C. 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D. 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生长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促性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