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若A、B为植物细胞,则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在细胞融合之前应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C为正在融合的细胞,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化学法(聚乙二醇),形成杂种细胞后要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将细胞培养成植株;若A、B是动物细胞,则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使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在进行培养,在进行动物细胞融合时,诱导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灭活病毒),植物体细胞杂交则只能使用化学法和物理法.
解答 解:(1)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动物的早期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然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使其分散开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因此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灭活的病毒,所形成的D称为杂交细胞;A、B融合为C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3)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是由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细胞,则B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在获得浆细胞之前,小鼠已经被注射了抗原,注射后小鼠身体发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生成了(效应)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4)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包括:蚯蚓、苍蝇、细菌(微生物).
(5)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④⑤途径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6)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①②过程,具体做法是将生活垃圾分类包装.
(7)该生态工程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这个基本原理.
故答案为:
(1)动物的早期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灭活的病毒 杂交细胞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抗原 (效应)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3)杂交瘤细胞
(4)蚯蚓 苍蝇 细菌(微生物)
(5))④⑤途径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6)将生活垃圾分类包装
(7)物质循环再生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融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识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化学结合法比物理吸附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 |
B. | 刚溶化的海藻酸钠溶液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 | |
C. | 海藻酸钠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的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 |
D. |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③中的氢键有利于保持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 |
B. | 图中共有两种RNA参与该过程 | |
C. | ①中遗传密码个数往往多于④对应的单体数 | |
D. | 图中①和②的结合部位具有两个③的结合位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是自养型生物不具有的细胞 | |
B. | 该细胞不可能含有乳糖和糖原 | |
C. | 具有该细胞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共有5种碱基 | |
D. | 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细胞核呈现红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