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 n-mB. n-2mC. n+mD. n+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7微生物的利用(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和酶的问题。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①过程称为 ,②过程是为了 。
(2)Ⅰ号培养基称为 (按功能分);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淀粉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 。
A.琼脂 B.葡萄糖
C.硝酸铵D.碳酸氢钠
(3)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其中“高压”是为了 。
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
(4)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
A.40~50 ℃B.50~60 ℃
C.60~70 ℃D.70~80 ℃
(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35 ℃数据点是在80 ℃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80 ℃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 ℃之后急剧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 物种 1 | 物种 2 | 物种 3 | 物种 4 | 物种 5 | 物种 6 | 物种 7 | 物种 8 | 物种 9 | 物种 10 | |
甲类群 | 样本1 | 55 | 10 | 0 | 15 | 12 | 0 | 42 | 0 | 21 | 10 |
样本2 | 52 | 30 | 0 | 23 | 13 | 0 | 41 | 0 | 22 | 12 | |
样本3 | 48 | 20 | 0 | 20 | 15 | 0 | 39 | 0 | 20 | 11 | |
乙类群 | 样本1 | 33 | 40 | 12 | 40 | 0 | 10 | 25 | 11 | 15 | 22 |
样本2 | 35 | 60 | 10 | 41 | 0 | 12 | 30 | 14 | 17 | 21 | |
样本3 | 34 | 50 | 18 | 35 | 0 | 11 | 26 | 12 | 16 | 19 | |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 | 处理方式 | 植被 覆盖 率(%) | 小型土壤动物 | 土壤有 机质 (g/kg) | |
物种数 | 个体数 | ||||
甲 | 种植植物 | 97 | 37 | 260 | 19.8 |
乙 | 不干预 | 8 | 9 | 28 | 11.9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5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2生物的进化(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狼的性状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备课资源包:专题11生物的变异(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1号和3号为患者),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B.要想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调查群体应足够大
C.通过基因诊断可以确定1号和3号个体的基因型
D.4号个体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中不会出现该病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