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科学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mg汞或者0.1mg的杀虫刹,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中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鱼(甲)鱼(乙)7896
B河蚌水溞、小球藻2557
C小球藻/35
D鱼(乙)水溞1031
E水溞小球藻515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用字母表示),河蚌(B)和水溞(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2:1调整为5: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的1.6倍.
(3)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填序号),①的生理过程主要为光合作用,该生态系统中成分丙为分解者.
(4)某人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

分析 分析图1: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根据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确定消费者的类型(初级,次级),最后写出具体的食物链(网).这一湖泊中,各种生物体内汞和杀虫剂含量较高.
分析图2: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为非生物成分(大气中的 CO2),即无机环境;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③是乙摄食甲,④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答 解:(1)先确定小球藻为生产者,再根据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确定消费者的类型(初级,次级),最后写出具体的食物链(网).河蚌捕食水蚤,二者是捕食关系,河蚌与水蚤又都捕食水蚤,二者又是竟争关系;
(2)B的食物比例 C:E=2:1 时,设B中的能量为x,则需要C的能量为$\frac{\frac{2}{3}x}{10%}$+$\frac{\frac{\frac{1}{3}x}{10%}}{10%}$=40x;B的食物比例 C:E=5:1 时,设 B 中的能量为y,则需要C的能量为$\frac{\frac{5}{6}y}{10%}+\frac{\frac{\frac{1}{6}y}{10%}}{10%}=25y$;据题意 C中的能量不变,则40x=25y,$\frac{y}{x}=\frac{40}{25}=\frac{8}{5}=1.6$;
(3)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成分(大气中的 CO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
(4)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故答案为:
(1)      捕食和竞争    
(2)1.6
(3)①②⑤⑥光合作用    分解者    
(4)记名计算法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瘤菌能够固氮,因此是自养型微生物
B.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化学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C.在培养基中可以不加碳源进行硝化细菌的培养
D.含伊红美蓝试剂的培养基可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生物技术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1)目前临床用的胰岛素生效较慢,科学家将胰岛素B链的第28和29个氨基酸调换顺序,成功获得了速效胰岛素.生产速效胰岛素,需要对胰岛素基因(胰岛素/胰岛素mRNA/胰岛素基因/胰岛)进行定向改造.
(2)科学家利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单克隆抗体,制作出了早早孕试纸.要获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单克隆抗体,需要先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到小鼠体内,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将从小鼠脾脏中提取出的浆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再通过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水或体外扩大培养,获得大量融合肽抗体.
(3)许多不孕不育的夫妇受益于试管婴儿技术,在体外受精前,要对采集到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才能与卵子受精.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要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移植到母亲体内,早期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的某一时刻,会冲破透明带,称之为“孵化”.
(4)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其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只填一个).
(5)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较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有纺锤体
C.形成同源染色体联会D.着丝点分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表示利用细菌中抗虫基因培育抗虫玉米的过程,其中①~⑧表示操作步骤,a、b表示分子,c~e表示培养过程,其中d过程表示细菌与玉米细胞混合培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需要用到限制酶的是步骤①②⑤B.图中导入目的基因的是步骤④
C.步骤⑤的主要目的是扩增目的基因D.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步骤分别是⑦和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环境的自然选择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默写课本内容:
(1)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1858年,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发展.
(2)从元素的角度分析: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的事实是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事实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在细胞鲜重中前四位元素依次是O、C、H、N,在细胞干重中前四位元素依次是C、O、N、H.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不同,前者是现配现用,后者是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为8%盐酸的作用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CO3-、HPO42-可维持人体血浆的酸碱度
B.Na+、C1-可参与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
C.人体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多
D.长跑后机体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三上第三次质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ARS病毒体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

B.SARS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SARS病毒能在空气中生长增殖

D.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