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实验过程如下:标记噬菌体→32P 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高低。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进行长时间的混合培养
B. 进行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为了使 DNA 和蛋白质分离
C. 搅拌和离心后只可能在沉淀物中才会有放射性物质 32P
D. 选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 DNA
【答案】D
【解析】
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长时间培养会使大肠杆菌裂解,导致子代噬菌体被分离到上清液中,增加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使实验结果不准确,A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离心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搅拌不充分,可能会使未来得及侵染的亲代噬菌体被分离到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少量放射性,C错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物质组成简单,便于实验研究,D正确。
故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叫。已知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鸡的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
B. 该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
C. 一只母鸡性反转成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
D. 一只性反转的公鸡与母鸡交配,子代雌雄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和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胡萝卜叶肉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B. 克隆羊的培育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 通过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类型,而未改变细胞数量
D. 利用干细胞可成功修复患者受损神经细胞的原理是细胞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腿部有斑纹和无斑纹是受核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
(1)为什么果蝇是适宜的遗传学研究材料?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上述果蝇为实验材料,探究控制腿部有、无斑纹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________________,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若已知控制腿部有、无斑纹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证明腿部有斑纹性状是显性性状。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腿部有斑纹性状是显性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正确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往往是科学家们成功的关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运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2)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请你运用此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在做“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时,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该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步骤为: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让F1测交,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1,这是“实验验证”
B. 若F1产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这是“提出假说”
C.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提出假说”
D. F1高茎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高茎和矮茎比为787:277,这是“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①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②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③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④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⑤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得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艾弗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C.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得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 萨顿先后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和杂交实验的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噬菌体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细菌后,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细菌体内含有32S和 31P两种元素)
A. 外壳含有35S和32S,头部内只含有32P B. 外壳只含有32S,头部内只含有32P
C. 外壳含有35S和32S,头部内含有32P和31P D. 外壳只含有32S,头部内含有32P和31P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