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e表示分解作用;d表示呼吸作用.
分析乙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生长、发育和繁殖;C表示被分解者利用.
分析丙图: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密度逐渐升高.
解答 解:(1)无机环境中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该生态系统共有1条食物链,即牧草→鼠→狼.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如鼠)的种群密度.人们通过使用农药等措施防止草原鼠害的发生,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草原沙化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这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图中C为分解者.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1
(2)标志重捕法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间接
(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鼠同化的总能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未被利用 分解者
点评 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鼠能量流动示意图和柱形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生理过程的名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准确判断乙图中字母的含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 |
B. |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①、③所示成分 | |
C. | 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①所在营养级 | |
D. | 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②进行7过程太强所导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 |
B. | 因为F1代出现了一种性状,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 |
C. | 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 |
D. | 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无机盐离子进人细胞都需要载体协助,但不一定消耗能量 | |
B. | 胆固醇进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不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
C. | 线粒体外膜和内膜均有运载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 |
D. |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这是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依据系谱图可以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但不能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 | |
B. | 如果Ⅱ9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11的乙病基因来自Ⅰ2号个体 | |
C. | 如果Ⅲ14携带有甲、乙病致病基因,则Ⅲ12是纯合子的概率是$\frac{1}{8}$ | |
D. | 如果Ⅲ14携带有甲、乙病致病基因,Ⅲ13与Ⅲ14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是$\frac{13}{4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四项 | B. | 五项 | C. | 六项 | D. | 七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 |
B. |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
C. | Ⅲ7中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Ⅰ2 | |
D. |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 |
B. | 不考虑基因A、a,Ⅲ11是杂合子的概率是$\frac{1}{2}$,Ⅲ14是杂合子的概率是$\frac{1}{4}$ | |
C. | Ⅲ12和Ⅲ13婚配,后代两病均不患的概率是$\frac{1}{8}$ | |
D. | 乙病的遗传特点是: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