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 )
A.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6月阶段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酵母菌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分别固定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
C.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两烧杯内液面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培养液以确认是否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6月阶段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光照不足时,暗反应所需要的ATP可由呼吸作用提供
C.ATP中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同时水解可释放大量的能量 ,以供生命活动所需
D.酒精发酵利用了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的呼吸类型,整个过程中都有ATP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分校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Na+和Cl-可自由透过半透膜)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A.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
B.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 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
D.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分校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子女可产生4种表现型 | |
B. | 子女可产生6种基因型 | |
C. | 子女中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frac{3}{8}$ | |
D. | 子女中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概率为$\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光强(mol光子/m2•s) | 0 | 10 | 25 | 50 | 100 | 250 | 500 | 600 | |
放氧速率 (μmolO2/m2•s) | A叶片 | -20 | -10 | -5 | -1 | 6 | 15 | 28 | 35 |
B叶片 | -2 | -0.5 | 1.5 | 3 | 6 | 10 | 12 | 11 |
A. | 若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来表示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则得到的相应数值应该和上表相同 | |
B. | 当光照强度为500mol光子/m2•s时,制约植物A和植物B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主要环境因素均为CO2的浓度 | |
C. | 当光照强度超过100mol光子/m2•s后,A植物的光合速率开始大于B植物,说明A植物更适合在强光环境中生活 | |
D. | 当光照强度为50mol光子/m2•s时,A植物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而B植物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 |
B. |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 | |
C. | F2出现4种基因型的个体 | |
D. | 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