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R/r控制,下图是两种果蝇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表为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答下列问题:
XXY(雌性,可育) X0(雄性,不育)
性染色体组成 | XO | XY | XYY | XX | XXY | XXX | YY |
性别 | 雄性 | 雌性 | 不能存活 |
(1)图中果蝇出现了_____变异,若发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也为可育雄性,从表中信息可判断,存活果蝇的性别由_______染色体的数量决定。
(2)用黑身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灰身红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从F2中随机取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与一只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所占比例为_______。
(3)已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某一区段(Y染色体上不含该基因),若雌性果蝇仅一条X染色体该区段缺失仍可育,雄性果蝇X染色体该区段缺失则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各种类型的果蝇产生的配子存活率相同。用正常红眼雄果蝇(XRY)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tXt)杂交得到F1,发现其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H,将其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了F2。结合上述材料,根据F2性状表现判断三种产生H的原因:
①若子代_______,则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②若子代______,则是由X染色体区段缺失所致;
③若子代______,则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
(4)如果上小题结论③成立,则H的基因型是_____,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红眼雌蝇所占比例为______。
【答案】染色体(数目) X 3:1 1/6 ①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雌雄个体数量比为1:1 ②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雌、雄个体数量比为2:1 ③雌、雄个体中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性状 X’X’Y 2/5
【解析】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结合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及表中信息准确判断H产生的原因,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计算。
(1)图中两个果蝇的性染色体分别多一条和少一条,故出现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若发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也为可育雄性,从表中信息可判断,存活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的数量决定。
(2)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纯合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得到F1AaXRXr、AaXrY,F1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灰身红眼果蝇A XR 与黑身白眼果蝇aaXrXr、aaXrY的比例为3/4×1/2: 1/4×1/2=3:1;从F2中随机取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A XRXr与一只黑身白眼雄aaXrY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aaXrXr、aaXrY的比例为2/3×1/2×1/2=1/6。
(3)用红眼雄果蝇(XRY)与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情况下F1的雌果蝇眼色基因型为XRXr,表现型为红眼,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有三种原因,基因突变所致、X染色体区段缺失所致、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①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即XrXr×XRY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②若是由X染色体区段缺失所致,则白眼的基因型为XXr,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F2,即 XRXr、XRX- 、 XrY、X-Y,由于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③若是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根据表格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可知,白眼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XrXrY,产生的配子为XrXr:XrY:Xr:Y=1:2:2:1,正常红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为XR:Y=1:1,结合表格中个体的发育情况可知,子代基因型为XRXrY: XRXr:XRY:XrXrY:XrYY:XrY=2:2:1:1:2:2,故子代雌、雄个体中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性状。
(4)如果上小题结论③成立,由以上分析可知,H的基因型是XrXrY,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蝇所占比例为4/10=2/5。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性能聚碳酸酯可作为耐磨材料用于汽车玻璃中,PC是一种可降解的聚碳酸酯类高分子材料,合成PC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只有一种吸收峰。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C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能发生银镜反应且为芳香族化合物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任写两个)。
(5)设计由甲醛和B为起始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_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 F自交所得F中有____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稻田、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荆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湖泊水利综合治理,着力做好退烷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工作”的总体部署,正在进行大面积退网还湖。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某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某湖泊养鱼的大量围网、拦网和网箱被撤除的前、后,对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单位:年均mg(干重)/L)。请回答:
(1)与撤除前相比,撤除后浮游藻类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水质变清了、湖面变美了。这是因为从源头控制了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对水体的污染。
(2)湖泊生态系统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主要是哪一类植物?__________ 。
(3)碳元素沿着_______________在生物群落内进行传递。
(4)发生在“退网还湖”区域的群落演替是______________。
(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渔网的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观察植物细胞的质璧分离和复原,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细胞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且相等的物质A溶液和物质B溶液中,短时间发生质壁分离后,在d时刻将两组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实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分别用曲线I、Ⅱ表示如图所示,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a点前,有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B. b点时,细胞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物质B
C. b点前,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D. c点时,两组实验中均无水分子进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1)该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有机物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B.近亲结婚会导致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大
C.若7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则12、13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1号
D.若14号与某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已知6.0g化合物E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3.6gH2O,E的蒸气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E的分子式是______,E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
(2)A为一取代芳香烃,B中含有一个甲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由B生成D的反应条件是______。
(4)由A生成B、由D生成G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醇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6∶2,则A、B、C这三种醇分子中羟基的个数比是( )
A.3∶2∶1B.2∶6∶3
C.3∶6∶2D.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