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C.进行酵母菌数量统计取样时,未震荡试管,直接取培养液上层计数 |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四个边上的菌体 |
C
解析试题分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为:N=M×n/m(N为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为M,n为捕捉数量, m为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若标志物脱落,m减小,N值变大,最后所得种群密度值偏高,故A不符合。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故B不符合。进行酵母菌数量统计取样时,未震荡试管,直接取培养液上层计数,上清液酵母菌数量少,使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边线计数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若四个边的菌体数量都计算,实验结果偏大,故D不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酵母菌计数、遗传病发病率等实验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该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③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流动性 |
B.①和⑥在结构上有直接联系 |
C.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只有⑤ |
D.②结构只能存在于该类细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研究不同室温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
B.在50~90min,皮肤温度下降的原因是室温降低,皮肤血流量减小 |
C.第90 min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弱 |
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部分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可将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进行分离,以研究各自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用H2O2和H2O2酶代替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 |
C.为达到好的萃取效果,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应选用沸点较高的萃取剂并进行水浴加热 |
D.在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影响果汁产量的其它因素如温度、P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
C.t3~t5时间段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不同 |
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当人体失血过多,动脉血压突然降低,在这种应急状态下人体出现的反应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 |
B.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
C.交感神经抑制,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 |
D.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舒张,血流加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
B.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