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正确的是
①同一种物质 ②不同种物质 ③相同时期 ④不同时期 ⑤形态相同 ⑥形态不同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请回答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图中A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结构)。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次偏转。
(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的是________(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与________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乙图中能产生局部电流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若丙图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
(5)若在丙图所示的结构⑤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B,发现电流计偏转,且发现丙图③当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间的量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_______(用图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
C.说明了R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
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单倍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都无同源染色体
B.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与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D.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口腔上皮细胞 | 洋葱叶肉细胞 | 脊髄灰质炎病毒 | 豌豆根毛细胞 | |
碱基 | 5种 | 5种 | 4种 | 8种 |
核苷酸 | 5种 | 8种 | 8种 | 8种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