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提取胡萝卜素
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
D.酵母菌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好材料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 |
B. | 先天性的疾病未必是遗传病 | |
C. | 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族中全面调查 | |
D. | 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目的基因的提取 | B.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
C.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D. |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嘉兴高三下学期教学测试(一)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质膜的细胞通讯研究中,具有识别信号分子功能的膜蛋白泛称为受体,信号分子泛称为配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配体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能引发受体的空间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
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具有不同受体,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蛋白质可能成为配体,多肽因无特定空间结构不可能成为配体
D.异体MHC分子和异常MHC分子都可能成为T淋巴细胞膜上有关受体的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内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图l表示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入)绘制的曲线;图2是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3表示某人研究不同大气C0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 年该生物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该生物种群数量将呈 型曲线增长。
(2)图2中若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稳定性;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2×l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l.3×l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____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1/2,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kg,人比原来增重_ 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由图3可以看出,土壤Cu污染和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脲酶的活性的影响分别是 。
(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分离该类细菌的培养基应以__ __为唯一氮源,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 ,其原因是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 等(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长春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理综生物试卷(A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用“ ? ”表示部分基因的相对位置。翻翅基因(A)为纯合致死基因,星状眼基因(B)也是纯合致死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基因和染色体的数量关系是 。
(2)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 (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翻翅基因和正常翅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 基因发生了重组。
(3)已知Y染色体上无这两对等位基因,为了探究这对同源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研究人员选取翻翅雌雄果蝇杂交,若F1雌雄比例为 ,则这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如果上述致死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用上图所示的翻翅星状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的表现型有_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长春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理综生物试卷(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 第1-3天 | 第4-9天 | 第10天 | ||||
叶面喷洒 | 日温/夜温 | 光照 | 日温/夜温 | 光照 | 分组 | 检测 | |
A | H2O | 25℃/18℃ | 适宜 | 25℃/18℃ | 适宜 | A1 | 光合速率 |
A2 | G基因表达量 | ||||||
B | ? | 25℃/18℃ | 适宜 | 18℃/12℃ | 弱光 | B1 | 光合速率 |
B2 | G基因表达量 | ||||||
C | SA | 25℃/18℃ | 适宜 | 18℃/12℃ | 弱光 | C1 | 光合速率 |
C2 | G基因表达量 | ||||||
(1)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的是____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实验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______组,B组叶面应喷洒____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____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中C3的____________过程。
(4)实验检测结果如右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染色 | B. | 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不同 | ||
C. | 视野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最多 | D. | 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