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反密码子是指(  )
A.D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对B.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C.tRNA上的三个碱基D.rRNA上三个碱基

分析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 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 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 mRNA 上的特定的 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解答 解:tRNA的一端能特异性识别和携带氨基酸,另一端上三个碱基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与相应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叫反密码子,因此反密码子在tRNA上.
故选:C.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密码子的概念,只要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对于此类试题,还需要考生注意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位置和功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微生物
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图1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行确诊.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血琼脂培养基成分,其中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

蛋白胨10g
牛肉粉3g
氯化钠5g
脱纤维羊血
(含多种生长因子)
50mL
琼脂15g
去离子水1000mL
(1)据表分析“血琼脂培养基”属于①③.
①通用培养基     ②选择培养基     ③固体培养基    ④液体培养基
(2)为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炭疽杆菌,将采集到的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这种接种方法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D.
(3)制备图1中的液体培养基时需采取高压蒸汽灭菌方法灭菌,目的是杀死微生物及芽孢.
(4)据图1分析,接种可疑菌后,经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使细菌死亡,溶液变澄清
(5)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采取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炭疽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人认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请补充完善实验.
(1)实验步骤:①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②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③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并观察实验现象.
(2)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若A出现砖红色沉淀,B出现紫色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若A出现砖红色沉淀,B不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蛋白质,不含糖类
Ⅱ.利用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作出判断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检测/观察对象试剂/染色剂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正常人尿液中葡萄糖的鉴定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含量不足的劣质奶粉鉴定双缩脲试剂呈现蓝紫色或近蓝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①③⑤  (实验序号).
(2)实验①中需用到50%的酒精,其作用是洗去浮色.
(3)我们用人口腔上皮细胞来做验证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我们也可用植物细胞来做,但如果用植物细胞则要选择浅颜色的细胞,是为了防止颜色对实验的干扰.冲洗涂片时必须使用缓水流,原因是防止冲走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中表示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根据如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C,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和B(填字母); A、B、D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蓝藻([]内填字母,___上填名称),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问题.
(1)长方框内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分别是丙酮酸、水、二氧化碳.
(2)椭圆框内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分别是少量能量、少量能量、大量能量(“大量能量”或“少量能量”).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
(4)水的分解和合成分别发生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5)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是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6)吸进的氧气在线粒体内膜(场所)被消耗,参加第三阶段阶段的反应,其作用是将还原氢氧化生成水.
(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是从葡萄糖到丙酮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1)材料用具: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2)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3)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缺镁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②将三株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
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A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5)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在缺锌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一段时间后小叶病消失,幼苗恢复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激素Ⅰ”和“激素Ⅱ”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2)图中的激素Ⅲ对下丘脑和垂体起的是抑制作用,使“激素Ⅰ”和“激素Ⅱ”的含量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正常人体处于0℃、30℃的环境中均能维持体温恒定,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30℃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因此a1>a2,b1<b2
B.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
D.人体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水稻的优良性状由A基因控制,不良性状由a基因控制.该水稻自交所得子代中,优良性状和不良性状均有出现.用该水稻作亲本,采用逐代自交的方法获取优质品种,如按:自交→淘汰→自交…从理论上推算,子3代优良性状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frac{2}{3}$B.$\frac{2}{5}$C.$\frac{1}{9}$D.$\frac{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