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需要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和一系列的pH梯度
B.要注意应用对照原则
C.要注意应用单一变量原则
D.在研究温度或pH影响酶活性时,温度和pH都是变量,其他为常量

分析 本题是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要能够在“单一变量,对照原则”的思想下,保持pH不变,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或者保持温度不变,设置一系列pH梯度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找出最适温度和pH.

解答 解:A、设置一系列的温度和pH梯度,就可以探究出最适温度和pH,从而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
B、通过设置对照能够使现象更明显,从而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B正确;
C、通过控制一个量的变化而观察对应现象,可以更精确的说明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C正确
D、按照“单一变量,对照原则”,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时,pH要作为常量;探究pH影响酶活性时,温度要作为常量,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不难,重在理解“单一变量,对照原则”的实验思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春•浙江月考)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

A.泥石流频发 B.臭氧减少

C.酸雨普降 D.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新疆校级期末)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图3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在较长时间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1中,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3)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基本一致”).

(4)在图3中,假如C18O2作为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图中含有18O2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3中的 途径(用图中字母表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乳浊液和提纯过程中,使用无水Na2SO4、NaCl的作用分别是(  )
A.分层、吸水B.溶解、吸水C.吸水、分层D.分层、萃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BD(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CO2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N+R.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frac{4}{5}$来自鼠,$\frac{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45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frac{1}{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frac{3}{7}$.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6)图丙为演替过程中该草原中的植物a和两种动物b、c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b、c均能以a为食.b和c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若b消失,物种c的数量应增加.
(7)青蛙只能捕食移动的昆虫,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可以通过放养青蛙有效防治害虫,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AaBbB.aaBbC.AabbD.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并恰当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请依据图中所示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④的性状为黄色圆粒,⑦的性状为绿色皱粒;
(2)④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8,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2;
(3)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对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大菱鲆是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是肠白酶.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pH应分别控制在2和8.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底物的试管应置于水浴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产物生成量)  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高低.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淀粉、脂肪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艾滋病(HIV)研究者发现这么一种怪现象:有1%~2%HIV感染者往往感染HIV但不会发病.旅美中国学者张林琦博士及其同事为这一现象找到了初步答案,这些感染者在感染HIV前体内存在3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这可能就是少数HIV感染者可以长期健康存活而不发病的原因.下列对“阿尔法-防御素”的认识不可能成立的是(  )
A.可以人工合成并用于对艾滋病的彻底治疗
B.组成这3种“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氮是构成“阿尔法-防御素”的特征元素
D.其合成加工过程有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