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等
C.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D.外源基因插入到转基因生物染色体DNA上后就能够表达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常用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逆转录法、PCR技术扩增、化学合成法等.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常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之后,用DNA连接酶连接.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细胞常用的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动物常用显微注射法;微生物常用钙离子处理法.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分子水平的检测有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存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是否转录、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基因是否表达,还有个体水平的检测等.
2、基因治疗是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症.

解答 解:A、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正确;
B、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等,B正确;
C、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C正确;
D、外源基因插入到转基因生物染色体DNA上后不一定就能够表达,需要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基因是否表达,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步骤和方法,识记基因治疗的概念,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差异很大
B.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不会发生染色体复制
C.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都会下降
D.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进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图中前面是体细胞染色体组成,①-④为细胞分裂的染色体图象,能正确表示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图象是(  )
A.①与②B.②与③C.②与④D.①与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清除和监控功能.
(2)图中既能参与体液免疫也能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
(4)HIV主要攻击图中的T(淋巴)细胞,进而使人体免疫力几乎丧失;器官移植时受体会对移植器官产生“排异反应”,此过程中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1表示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

(1)图1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温度;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左下移动.
(2)由图1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162mg.
(3)图2,I状态时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对该植物来说,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Ⅳ、Ⅱ、
Ⅲ、Ⅰ.
(4)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在两种光强度下,随温度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下降;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气孔关闭(气孔开度下降 ),使叶片吸收的CO2减少.
②据丙图可知,适宜光强/40℃、强光/37℃及强光/40℃进行组合处理,推测这些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
下降(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   ⑤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O项B.1项C.2项D.3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中大写字母分别表示:A蛋白质,B磷脂双分子层.可作为细胞标志物是D(填编号).
(2)研究表明只有某些分子能透过质膜,即质膜从功能上来说,具有选择透过性.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若图甲是线粒体膜,则内膜上的蛋白质比外膜多(多/少),主要是因为内膜上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氧气进入线粒体膜的运输方式与图乙所示曲线n符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不作任何处理8.76112.39
B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溶液的鹅膏蕈氨酸1μL 
15.72
 
149.7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的目的.
(2)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下面实验.实验步骤: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③一段时间后,用乙酰胆碱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收缩频率降低,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的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