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格里菲斯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
B. | 艾弗里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C. | 赫尔希和蔡斯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
D. |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A、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T2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C错误;
D、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该实验中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 |
B. | 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 |
C. |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 |
D. |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培育出的“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 |
B. | 该诱导融合过程一般使用灭活的病毒 | |
C. | 该培育过程中的变异为染色体变异 | |
D. | 该过程中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 |
B.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 |
C. | 旅游观光、艺术创作等对人类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D. | 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青蒿素是植物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可能贮存于液泡中 | |
B. | 奎宁作用机理可能是直接抑制疟原虫DNA复制和转录 | |
C. | 疟原虫DNA复制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转录主要场所在细胞质 | |
D. | 疟原虫摄食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则该过程消耗能量,而不需要载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处理方法 | 0h | 12h | 24h | 48h |
① | 无核辐射 | 0.046 | 0.056 | 0.048 | 0.038 |
② | 辐射损伤 | 0.460 | 0.420 | 0.530 | 0.520 |
③ | 辐射损伤+IL-18 | 0.239 | 0.265 | 0.279 | 0.2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省唐山市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①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 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 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 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 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
C.①②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