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I过程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异化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II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作用,参与此过程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元素在生物圈中循环的物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产中,人类采取许多措施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有些措施对环境会有影响,
请列举1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地区常在一块农田中同时种植大豆和玉米,这种做法的优越性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农民将大豆的秸秆在农田中焚烧以提高土壤肥力,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如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同化的能量c=________。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 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图中的箭头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则碳的循环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________处的箭头,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包括___ _____。
(4)生态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第二营养级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生物,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当地某一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水稻田中有少量杂草和蝗虫、田鼠等动物。其中蝗虫、田鼠和麻雀以水稻为食,蜘蛛以蝗虫为食,蛙既吃蜘蛛也吃蝗虫,蛇以蛙、田鼠和麻雀为食,鹰吃蛇和麻雀。分析回答: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蛙和蜘蛛的种间关系是 和 。
(2)蛇在此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若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B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消费者,箭头表示过程。请回答:
C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 F代表的生理过程为 碳循环在非生物的物质能量(D)中的主要形式为
(4)如果想对田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_ ____法。
(5)如果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你向农民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以提高粮食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Ⅰ过程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是________,异化作用方式是________.Ⅱ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作用,参与此过程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
(2)氮元素在生物圈中循环的物质形式有____。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________ _ 。
(3)在生产中,人类采取许多措施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有些措施对环境会有影响,
请举1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