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其中b→c表示分裂间期,c→d表示分裂前期和中期,d→a表示分裂后期,a→b表示分裂末期.
解答 解:(1)着丝点处的黏着蛋白的形成发生在分裂间期,即图中的b→c;完全解离发生在分裂后期,即图中的d→a.黏着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都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因此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氨基.
(2)由以上分析可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为b→c→d→a→b(b→b);图中从a到b表示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分裂末期,此时期细胞中其他的动态变化有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等.
(3)若上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d→a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如d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故答案为:
(1)b→c d→a 4
(2)b→c→d→a→b(b→b) 分裂末 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等
(3)d→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有关三种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三种化合物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
B. 三种化合物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
C. 三种化合物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物质的游离羧基数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仲元中学高一下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仲元中学高一下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试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 B. | 根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 ||
C. |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D. | 加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 | |
B. | 在有氧呼吸产生ATP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 |
C. |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 | |
D. |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8}$ | B. | $\frac{1}{4}$ | C. | $\frac{1}{3}$ | D. | $\frac{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5 | B. | 6 | C. | 10 | D. | 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处理 | 结果 |
a | ①先将材料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 | ①发生质壁分离 |
②后将材料转移到蒸馏水中 | ②质壁分离复原 | |
b | ③先将材料置于0.6g/mL蔗糖溶液中 | 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 |
④后将材料转移到蒸馏水中 | 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 |
c | ⑤先将材料置于无水乙醇中 | ⑤未发生质壁分离 |
⑥后将材料转移到0.3g/mL蔗糖溶液中 | ⑥未发生质壁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