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填细胞名称).
(2)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填激素名称)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浓度升高.
(4)某人患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③(填数字),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①②(填数字).

分析 1、据图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
2、图中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
3、图中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

解答 解:(1)图中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2)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抗体Y3 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不能使胰岛素发挥作用.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①、②都是由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所以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③中胰岛素分泌正常,只是因为无法与正常的受体结合或结合机会较少而引起糖尿病.
故答案为:
(1)B细胞   记忆(B)细胞
(2)葡萄糖    胰岛素
(3)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4)③①②

点评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另外注意图中的三种糖尿病,只有Y1和Y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番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作为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3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粒数的种子.在培养皿盖上标号,盖上培养皿,观察胚轴的生长情况.三天后,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12345678
NAA溶液的浓度(mol/L)清水10-910-810-710-610-510-410-3
胚轴增长长度(mm)11.312.213.113.111.910.98.97.6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培养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溶液浓度变化.
(2)对番茄的胚轴来说,最适的NAA浓度范围是10-8~10-7mol/L.
(3)根据上表数据,请在答题纸坐标系中绘出番茄胚轴增长变化的曲线.

(4)较低浓度范围内,随NAA浓度的增加,NAA对番茄的胚轴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继续提高NAA浓度,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抵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孟德尔运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诗句,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生长素(  )
A.能促进细胞伸长B.能抑制细胞伸长C.能促进细胞分裂D.具有双重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但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2)据图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t1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
(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的生长旺盛部位,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处作纵切(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作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实验的因变量是乙烯浓度.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促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
A.CB.HC.OD.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通过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掉,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如果该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
B.第二步反应中ATP分子断裂一个高能键
C.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的ATP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D.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可以用于正常蛋白质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甲图为某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条件下,测得的CO2浓度与氧气释放量关系示意图,乙图是该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光照及黑暗条件下,CO2浓度分别为mc和md时测定三碳酸分子和RuBP的含量,共获得a、b、c、d四条曲线.据图回答:
(1)影响OA段长短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和氧气浓度(至少答两点),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OA段长短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差异.
(2)据测定,该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若适当升高温度,B点将向右移方向移动.C点与D点相比O2释放量较低,制约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该因素值的降低会(选填:“会”、“不会”)影响光反应的速率.
(3)当CO2浓度为md时测定三碳酸分子和RuBP的含量,获得的曲线分别是乙图中的a、d,甲图曲线超过D点后变平的原因是受到叶绿体数量或叶绿体中色素与酶的数量制约.
(4)卡尔文循环中 3-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吸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f、Y(填字母).
(2)图1中的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e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应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k (填字母)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的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④ (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