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根据如图人体组织器官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B.若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若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若组织为胰岛,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分析 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

解答 解:A、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B处的血糖浓度较低,A正确;
B、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B处血糖浓度较A处高,B正确;
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B处的尿素浓度较低,C正确.
D、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B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B处高于A处,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器官模型,考查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水盐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作用,再结合图中箭头的方向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植物叶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原理。取同一叶片的两块表皮A和B,A放在清水中,B放在0.3g/mL KNO3溶液中,K+、NO3﹣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将A和B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观察到的表皮气孔情况是( )

A. A开启、B关闭 B. A关闭、B开启

C. A关闭、B先开启后关闭 D. A开启、B先关闭后开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B.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C.癌细胞具有细胞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激素.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环境中,①②同时作用于甲状腺
B.给动物饲喂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量减少
C.产生冷觉、热觉、渴觉的部位是下丘脑
D.寒冷条件下,机体产热量多,散热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同学用燕麦幼苗和空白琼脂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胚芽鞘④向左弯曲生长B.胚芽鞘⑤将弯向光源生长
C.胚芽鞘⑤直立生长D.光照不能引起Y中生长素横向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1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人体中箭毒时,箭毒对突触后膜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Ach为乙酰胆碱).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有4个神经元,3个突触.
(2)图1的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在伸肌(填“伸肌”或“屈肌”)中.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若给予a处施加足够刺激,兴奋在b处传递速度比c处传导速度慢(填“快”或“慢”).
(3)如图2,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此时进行的信号转换是化学-电信号.兴奋时,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4)由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阻止Na+内流(或进入细胞),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因此,若人体中箭毒后,中毒症状为肌肉松弛(填“松弛”或“持续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填写概念图,在下面的椭圆形空白框填写适当的词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图1、图2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几种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小麦植株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种子成熟后期,含水量下降,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上升(上升/下降),进而改变干物质的量,干重的变化主要与C元素密切相关.
(2)小麦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淀粉含量增多,用斐林试剂试剂检测还原糖的量,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砖红色沉淀的多少(或砖红色颜色的深浅)来判断.
(3)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某兴趣小组猜测土豆中可能不含淀粉酶,所以淀粉不能被分解成甜度比较高的还原糖.为验证这一说法,他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帮助其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能生成砖红色沉淀.
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
第一步
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水浴加热至60℃的水溶液中,水浴保温5min
第三步将等量(或等体积)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注入C试管混合均匀后,向A、B试管中各加入2mL,然后50℃~65℃恒温水浴2min
实验结果预测: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中氮原子的数目与肽键的数目相等
B.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称为二肽
C.在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n条肽链中,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
D.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