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推断,Z和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过程Ⅰ存在基因重组,过程Ⅱ存在染色体变异,后者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C.过程Ⅰ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过程Ⅱ过程Ⅲ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D.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雌配子正常,雄配子只有一半是正常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乳动物在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基因型abd精子受精后,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bbdd
B.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
D.在该哺乳动物的卵巢中能观察到此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酵母菌分装在500mL的培养瓶中后,置于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40h曲线①中酵母菌会产生大量酒精
B.在60~100h曲线②③中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曲线④⑤K值不同可能是因为培养瓶中的葡萄糖含量不同
D.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空间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某研究小组取等量相同品种的红枣,采用溶剂提取红枣中部分红色素,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温度下提取液的吸光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吸光度越大,红色素含量越高,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红枣生长的不同温度
B.吸光度越大,红枣中红色素含量越高
C.温度越高,提取液中红色素含量越高
D.红色素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2N=20)的抗锈病(A)对不抗绣病(a)为显性,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玉米籽粒的三对相对性状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饱满种子(D)对凹陷种子(d)为显性、糊粉层有色(E)对糊粉层无色(e)为显性,基因都位于9号染色体上(如下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玉米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序列需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
(2)取图1所示基因型玉米进行测交,假如9号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子代抗病糯性凹陷无色个体占_________;若取测交后代中抗病非糯性饱满有色植株自交,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而实际实验中发现,几乎所有植株的自交后代表现型均多于4种,出现了其他重组类型。
(3)在上述自交实验中发现一异常植株X,其自交后代表现型不多于4种,然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对植株X进行了保留,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①观察到异植株X的细胞内9号染色体行为如图2中(Ⅰ),说明改植物细胞发生了________(填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再交叉互换后产生了图2中(Ⅱ)所示的四种配子。其中两种不育配子产生了____________(填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②4种配子中的2种可育配子随机结合后,后代还有可能发生异常染色体纯合致死,如果考虑上述4对相对性状,通过统计该异常植株X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即可确定:
若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没有发生异常染色体纯和致死;
若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发生了异常染色体纯合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可以判断这5个精细胞至少来自( )
A.3个初级精母细胞B.4个初级精母细胞
C.4个次级精母细胞D.5个次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该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含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
(2)图甲中,若浮游动物和鲢鱼二者的类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某些鱼类可以通过用鱼鳍扇动水流向同种异性传递求偶信息,这种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碳以___________的形式在A和D之间循环,以__________的形式在B、C、D之间流动。
(5)该池塘由于过度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发绿发臭,生物大量死亡,经过治理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昆虫及微生物体内,是多种香料和药物的主要成分。Ⅰ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R’、R”为烃基
回答下列问题:
(1)按官能团分类,A的类别是______________。
(2)A→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C→D、E→F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B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5)F→G的反应中,乙酸酐的作用______________。
(6)十九世纪末O.Wallach发现并提出了“异戊二烯法则”,即自然界中存在的萜类化合物均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为表彰他对萜类化合物的开创性研究,1910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请以CH3CH2OH、CH3MgI为有机原料,结合题目所给信息,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补全异戊二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