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为鉴定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应是(  )
A.液体选择培养基B.液体鉴别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分析 培养基的类型
(1)按物理性质分:

名称特征功能
固体培养基外观显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液体培养基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
(2)按功能分:
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
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解答 解: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因此为鉴定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应是固体培养基.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培养基的类型,识记不同类型培养基的功能等,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对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C.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组数也可能有三个
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含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多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向日葵大粒(B)对小粒(b)为显性,含油量少(D)对含油量多(d)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已知BBDD×bbdd→F1,F1自交后共得到F2 800株,请从理论上推算:
(1)该两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F1的基因型是BbDd.
(2)F2中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个体,表现型是大粒含油量少,在子二代中所占的比例是$\frac{1}{4}$.
(3)F2中大粒向日葵共600株,含油量多的向日葵共200株.
(4)F2中双显性纯种共50株,大粒含油量多的共150株.
(5)若想知道F2中大粒油多的植株是纯合体,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险”中并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
B.自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青蒿素是有效抵抗疟疾.
Ⅰ:青蒿素是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9种基因型;若某子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9}{16}$,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该子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1}{16}$.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常用的物理方法是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处理后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Ⅱ:如果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实线框内所示,还发现酵母菌也能够产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框内所示.请回答问题: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①需要酶催化,完成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设计培育能生产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等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玫瑰精油提取的过程是(  )
A.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
B.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
C.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除水→分离油层
D.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对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有机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一般要经过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B.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C.细胞核内含脱氧核糖较多,细胞质中含核糖较多
D.全部的抗体、大多数的酶、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由此发明了抗虫棉转基因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问答下列问题:
(1)在该项技术中,对于抗虫基因的获取,通过PCR技术可大量产生.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
(2)在培育成功的转基因抗虫棉的传种接代过程中,抗虫基因和标记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遵循.为什么?它们不再同源让染色体上.
(3)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后,在棉花细胞中是否成功表达.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
(4)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种现象源于基因突变.
(5)若某些棉花植株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如图所示:
该植株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15}{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上海卷精编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图19显示了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各曲线代表的植物情况见表4,其中人工植物B数据尚无。

(1) 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_______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

(2)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阶段发生的变化还有____。

A.经气孔释放的CO2增多 B.单个叶绿素a分子的氧化性不断增强

C.供给三碳化合物还原的氢增多 D.单个叶绿素a分子吸收的光能持续增多

(3)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表4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④)最可能是______。

(5)根据表4及相关信息,图19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______。

(6)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______。

A.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

B.水稻生长,因为在较低胞间CO2浓度范围内水稻的酶活性较高

C.玉米生长,因为它们的光合效率极高

D.玉米生长,因为它们拥有CO2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