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写出两点).
(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图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图中一昼夜内植株是否有有机物积累?.图中含有机物最多的点是F(图中字母表示).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用字母表示).
(4)该小组又做了探究番茄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CO2浓度为0.05%),实验结果见表:
温度(℃)1020304050
光照下释放O2(mg/h)9.6714.6719.6721.6719.33
请根据预实验结果,分析并设计探究实验思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为进一步探究番茄最适生长温度,实验设计的温度选择应在范围内进行.
(5)装置丁(如图)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单位时间内上浮圆叶片的数量(或浮起相同圆叶片所需时间),无关变量是CO2浓度、温度(写出两点).

分析 图甲中,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
图乙中,B点和F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F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
图丙中,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装置丁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

解答 解:(1)由图甲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所以甲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2)据图乙分析,A点时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于植物体中,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图中含有机物最多的点是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点,即F点.
(3)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但同时它们都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原重量+总光合作用-呼吸消耗,a=叶片原重量-呼吸消耗,因此b-a=总光合作用.
(4)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表中30-50℃时氧气的释放量较大,所以实验设计的温度应选择在30-50℃范围内进行.
(5)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或灯泡距烧杯的距离,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其他因素都是无关变量.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CO2浓度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是     F
(3)b-a             
(4)温度       30-50°C
(5)单位时间内上浮圆叶片的数量(或浮起相同圆叶片所需时间)    CO2浓度、温度

点评 本题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见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近根端与近苗端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B.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只能向着近苗端运输
C.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
D.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实验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仅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所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改变了酶的种类 B.改变了酶的用量

C.改变了底物的量 D.改变了反应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对核糖体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
B.核糖体是蛔虫细胞和绿藻细胞中唯一共有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C.发菜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D.通常情况下,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条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其过程如图所示:

(1)若Ub在小肠中被水解,则下列哪种物质不可能产生D.

(2)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蛋白酶体水解.①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靶蛋白并与之结合;完成①、②过程需要的主要条件是酶和ATP.
(3)图中所利用的ATP是在细胞呼吸(填写生理过程)生成的.
(4))若某一靶蛋白为单链,由201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201,b>202),并且是由下列5种氨基酸组成的,那么该多肽链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天冬氨酸$\frac{(B-203)}{2}$个,若Ub与该靶蛋白结合,则结合体有276个肽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主要原因是由于它(  )
A.营异养生活方式B.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C.不能运动D.没有消化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的概率为$\frac{1}{32}$
B.
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
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至少能产生4种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获得早熟、抗倒状、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民要求的新品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套育种方案.
生物材料:A 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不抗锈病纯种,C水稻的迟熟种子.
非生物材料:根据需要自选
(1)育种名称:单倍体育种.
(2)所选择的生物材料:A和B.
(3)希望得到的结果:矮杆抗锈病.
(4)预期产生这种结果的(所需性状类型)的机率:$\frac{1}{4}$.
(5)写出育种的简要过程(可用图解)高抗×矮病→F1高抗→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细胞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植株(高抗、高病、矮抗、矮病)→选择出矮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中肯定含有S元素B.b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d表示蛋白质的功能多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