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亲子代反应技术 | B. | 多聚酶链式反应 | C. | DNA片断复制 | D. | DNA序列测定 |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解答 解: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故选:B.
点评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PCR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PCR的中文名称及其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下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医药方中称为“青蒿”)中提取抗疟药—青蒿素,并荣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早在东晋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青蒿素有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疟原虫提供营养,导致其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疟原虫细胞与人体成熟红细胞具有的生物膜种类相同
B. 疟原虫细胞内自噬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C. 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疟原虫细胞内能量的供应机制受到影响
D. 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的速率明显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沙市高二下第六次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B.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自身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沙市高二下第六次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MS培养基和培养微生物所配制的培养基的主要区别为( )
A. MS培养基一般含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植物激素
B. MS培养基不需要氨基酸,微生物培养基含各种氨基酸
C. MS培养基不需要碳源,微生物培养基含碳源
D. MS培养基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 ,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内的细胞呼吸酶破坏掉,图中 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Z-x-x-k.Com]时,左侧液面 右侧液面。
(3)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 结合,其化学本质是 , 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浆中含有CO2、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 |
B. |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 |
C. | 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 | |
D. | 血糖的相对稳定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受精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 | |
B. | 培育基因型为杂合子优良品种一般采用自交法完成 | |
C. | 变异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 | |
D.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 |
B. |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 |
C. |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
D. | 群落的结构特征表现在垂直方向,不表现在水平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膜和内质网 | B. | 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 | ||
C. | 内质网膜和细胞膜 | D. | 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