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上长出的大部分是R型菌落 | |
B. | 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原因是高温使S型细菌的DNA变性了 | |
C. |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如果搅拌不充分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 |
D.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A、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上长出的大部分是R型菌落,A正确;
B、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原因是高温使S型细菌失去侵染能力,高温使DNA变性后,DNA仍可复性,B错误;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此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如果搅拌不充分不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实验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糖原水解只发生在肝细胞中 | B. | 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 ||
C. | 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 D. | 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水解后仍具有遗传效应 | |
B. | 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 |
C. |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形成的多肤链不一定具备生物活性 | |
D. | 多糖、蛋白质、核酸都由大量的单体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c→d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时间为19.3 h | |
B. | 经过c阶段后细胞中的DNA,染色体数都会加倍 | |
C. | 图中b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
D. | 观察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图中($\frac{a}{b}$)比值大的为实验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Ⅳ的核酸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 |
B. | 脱氧核糖与脂肪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 | |
C. | RNA聚合酶能催化某种单体形成多聚体 | |
D. | 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可以通过叶绿体合成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神经递质等物质 | |
B. |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
C. |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 |
D. | 血浆的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漏斗中液面上升速率逐渐减小 | |
B. | 水分子只能由鱼鳔膜外进入膜内 | |
C. | 液面静止时,鱼鳔膜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 |
D. | 实验结果表明鱼鳔膜是一种半透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