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甲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及甲状腺进行的生理活动过程,a、b、c分别代表图中所示的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乙图表示垂体所分泌的TSH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这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过程③产生的激素增加,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3)图中正常人体血液中a的含量变化对①②过程起调节作用,此种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或反馈)调节.
(4)如果用激素a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小白鼠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5)图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6)实验发现,垂体切除导致免疫细胞增殖抑制,淋巴器官萎缩和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退化;而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则逆转这些效应.应激刺激可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7)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脾脏内神经末梢与淋巴细胞有突触结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控制着机体的免疫.而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等,在调节免疫系统自身功能的同时,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此,机体的稳态是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分析 1、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区别:正反馈是系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促进了这个过程,例如污染的湖泊中一条鱼死亡后会加剧更多的鱼的死亡,即促进+促进+型;负反馈是系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抑制了这个过程,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血液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反过来抑制促激素的分泌,即促进+抑制-型或抑制-促进+型.
2、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过于强烈,把自身器官细胞当成抗原攻击的免疫失调症.

解答 解:(1)寒冷刺激的是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内脏,产生冷觉的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①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过程,②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③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可作用于肝细胞和骨胳肌细胞等,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③.
(3)激素a为甲状腺激素,正常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对①②过程起抑制作用,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对①②过程起促进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4)用激素a甲状腺激素饲喂小白鼠,由于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使小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消耗更多的氧气,放入密闭容器中,小白鼠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增大.
(5)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6)应激刺激可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7)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脾脏内神经末梢与淋巴细胞有突触结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控制着机体的免疫.而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等,在调节免疫系统自身功能的同时,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此,机体的稳态是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故答案为:
(1)冷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  
(2)③
(3)负反馈(或反馈)  
(4)增大  
(5)胰岛素
(6)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7)神经递质    受体    神经-体液-免疫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三大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Rh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Rh血型都是Rh阳性,已生有一个孩子是Rh阴性.现检查出该夫妇又有一对异卵双胞胎,试推测这两个孩子均为Rh阳性的概率是(  )
A.$\frac{1}{4}$B.$\frac{1}{16}$C.$\frac{1}{8}$D.$\frac{9}{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C.在细胞的不同阶段,DNA和RNA的种类一般是不变的,而蛋白质的种类可以变化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请据题分析作答:
(1)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d→b;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c→a→b(或c→b→a→b).
(2)d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其原因是d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b,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鉴定CO2产生的方法除了用澄清石灰水还可以用试剂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验,其遇CO2颜色的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鉴定酒精产生的试剂是重铬酸钾溶液,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酸重铬酸钾反应变成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基因剔除是指用一定技术将待剔除的目的基因中插入一外源基因致使目的基因失活,再将其导入受体细胞并取代原有的正常基因,进而获得表型改变的基因剔除个体.近年来科研工作者通过基因剔除技术已经获得数百种基因定位缺陷小鼠.
(1)该项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最核心环节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待剔除的目的基因中插入的外源基因常起筛选作用,即标记基因基因.
(2)获得基因剔除小鼠时,常用ES细胞做受体细胞.ES细胞是由原始性腺或囊胚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具有发育全能性.
(3)通过选择培养获得的重组ES细胞,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被剔除,得到的小鼠是该基因缺失杂合体.若要获得真正的基因剔除小鼠,需要将该基因缺失杂合体雌雄小鼠进行杂交,从子代中选出隐性纯合体,即为基因剔除小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与糖类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类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有的和蛋白质形成糖蛋白
B.等量的苹果和梨的榨出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加热后出现颜色的深浅可能有差异
C.在相关激素的调节下,肌糖原可直接水解为葡萄糖
D.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 B.细胞核中的DNA贮存着遗传物质

C.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年湖南冷水江一中上学期高二期末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

A.12对、12个、48条

B.24个、24个、48条

C.12对、24个、48条

D.24个、12个、24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