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在人脑内有一类只有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沉默突触”.科学家经过研究,破解了其中的沉默之谜.该类突触沉默的原因可能是(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 解: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可通过组织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错误;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正确;
③突触前膜与突触小泡融合,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错误;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正确.
所以“沉默”的可能原因是②④.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发酵食品的制作有密切关系.有人对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多后稳定再减少
(3)制定计划(略)
(4)实施计划:a.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煮沸的目的是消灭培养液中的杂菌
b.接种、培养.接种酵母菌时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目的是防止杂菌与酵母菌竞争,影响酵母菌生长
c.计数、记录结果.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在此之后连续观察7天,分别记录下这7天的数值,请设回答问题.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计数之前建议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
②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稀释酵母菌培养液.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预测最可能的结果: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多,后稳定,再减少,若最终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按教材内容填空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3)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
(6)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7)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质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信息的传递无关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较少,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较少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分析图示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时,要保证捕捞后鱼类种群数量不低于$\frac{K}{2}$(与图中B点对应),可获得最大捕捞量
B.影响BC段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C.该种群数量在D点达到K值
D.如果人为地给此种群提供营养物质,达到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值B点的时间应延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普通豌豆的体细胞含14条染色体,理想状态下,将1个细胞放人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完成第一次细胞分裂后,又转人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完成首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则这两个时期时该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及继续分裂5次后至少和至多含有32P的细胞数为(  )
A.中期14、后期14;至少1个,至多14个
B.中期14、后期28;至少7个.至多14个
C.中期14、后期28;至少1个.至多32个
D.中期14、后期14;至少14个.至多3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图是研究胃液分泌凋节的有关实验.

(1)图A为假饲实验,即食物被动物吞下后由食道开口处漏出,不能进入胃.通过假饲发现,食物虽未进入胃,却能引起胃液分泌;如果切断与胃相连的神经,则假饲时没有胃液分泌;由此可见,胃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节,该凋节属于非条件反射.
(2)如图B所示,将动物的胃通过手术做成大胃和小胃不相通的两部分,并切断与它们相连的神经.当食物进入大胃后.小胃也分泌胃液,这说明胃液的分泌可能还存在体液调节.
(3)为了进一步研究胃腺的胃液分泌凋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胃上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胃液分泌,并由此得出“胃黏膜中存在促进胃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分析这一实验与结果,能否得出该结论?不能.为什么?因为缺少对照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

说明:若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液滴将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蓝色液滴将上浮;若a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液滴将均匀扩散。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浓度

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液滴沉浮情况

下沉

微下沉

均匀扩散

微上浮

上浮

明显上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原理是:略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4)若在某组a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在第③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

(5)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则实验应该如何改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简图,其中a、b、c、d表示生理过程,甲、乙表示场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叶绿体

B.a过程属于暗反应

C.b过程的CO2可来自c

D.呼吸作用过程包括c和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