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蛇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种之一,遍布世界各地,平原高原、水生陆生、无毒有毒、卵生、胎生,应有尽有。材料表明蛇在进化中出现了
A.过度繁殖B.自然选择C.量变质变D.地域分布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光合作用受Na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下表为假检草和结缕草在NaCl溶液影响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细胞间隙中CO2浓度变化的实验数据,不考虑盐浓度变化对两种植物吸水能力影响的差异,请回答。
注:气孔导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对气体的吸收或释放量
(1)NaCl溶液浓度过高,可导致根毛细胞的___________和细胞壁发生分离。
(2)高浓度的NaCl溶液影响磷脂分子的形成,直接抑制植物光合作用___________阶段,短期内细胞内C3含量相对会___________。
(3)第(2)小题中,研究者认定相应阶段受到影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表分析你认为NaCl溶液的浓度从0.6%上升为0.8%时,对___________植物影响较大,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小麦育种的几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得①和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②和③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 获得④⑤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得到的变异个体不全都符合农业生产需要
C. 获得⑥的育种方式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 秋水仙素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结果是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X表示氧气浓度,Y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B. X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Y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C. X表示人体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Y表示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变化
D. X表示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所经历的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利用图示技术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
B. 过程②可用电激、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过程④⑤需提供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等
D. f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与e培养基中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6世纪,塞尔维特在《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中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发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三位一体说”,因而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发表的《物种起源》,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主要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公民具有信仰自由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因为N、P元素等无机污染引起了藻类的大量繁殖,研究人员拟采用生物控制技术进行防治,对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及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
(2)图甲显示: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
(3)研究及实验应用结果表明,在不投放饵料或少投放饵料的情况下,大量养殖能够吞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鱼类,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淡水湖的污染有明显效果。放养这些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的复杂性,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
(4)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图中①表示_____,分解者获得的g、h中的能量依次来源于_____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可表示为_____×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借口;
②优胜劣汰的思想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 斗争;
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
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的萌发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