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特殊染料是刚果红.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2)制作泡菜时,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含量.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
(3)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豆腐发酵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等酶类,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4)有人想提取橘皮精油获取利润,一般提取橘皮精油的方法是压榨法,为了提高出油率,需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浸泡时间为10h以上,这样压榨时不会滑脱.
(5)某橘农发现自家有一株橘树具有抗虫性状,欲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大量繁殖,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单核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分析 1、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一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刚果红和纤维素结合能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可以用刚果红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酵母菌无氧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验,呈灰绿色.
2、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
3、花药离体培养应选择花粉发育至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一铬矾法.

解答 解:(1)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需要加入刚果红染液,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来实现纤维素分解菌.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2)陈泡菜液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能够增加乳酸菌含量,能够缩短制作时间.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由于乳酸菌适宜生存在偏酸性环境中,而其它杂菌则不能,因此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
(3)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豆腐发酵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4)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故一般采用压榨法.为了提高出油率,需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浸泡时间为10h以上,这样压榨时不会滑脱.
(5)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大量繁殖,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单核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故答案为:
(1)刚果红   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2)增加乳酸菌含量    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
(3)毛霉     蛋白酶等酶类
(4)压榨     石灰水
(5)单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的方法步骤,识记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植物芳香油提取的方法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细胞内与DNA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

(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g]DNA,i代表的结构是染色体.
(2)e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b、c、d(用图中标号表示).
(3)g的基本骨架: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现有4支试管A、B、C、D,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出现砖红色沉淀的试管有A.
(2)试管A、B形成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在加入斐林试剂检验之前,试管D中剩余的物质有水、多肽、淀粉和胃蛋白酶.
(4)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1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①图1分析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 具有类似结构因而能与酶的活性位点相结合.
②图2中代表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乙.当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不能用培养液培养可用活细胞培养
C.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细胞水平
D.遗传物质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B.DNA分子中只要出现了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发生基因突变
C.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酶的催化
D.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一定有rRNA参与合成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frac{{N}_{t+1}}{{N}_{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淋巴因子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图1是某种细胞模式图,图2是部分细胞结构的电镜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就细胞结构而言,图1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填真核/原核).
(2)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图1细胞,可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能观察到的结构出现在图2中的是乙丙丁(填编号).
(3)下列对图1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ABCDF(多选).
A.能固定CO2            B.DNA分子能发生解旋      C.能渗透吸水
D.能合成ATP合成酶      E.DNA分子能发生复制      F.能吸收无机盐
(4)下列对图2中乙图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CD(多选).
A.具有2层磷脂分子             B.是胞内仅有的CO2产生处
C.嵴上存在ATP合成酶           D.是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
(5)细菌细胞仅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该细胞器是否存在于图2中?若无,则描述该细胞器在细菌细胞内的分布;若有,则指出其在图2的具体分布位置.存在,分布于丁图,附着在内质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过度进食已经成为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认为进食高糖高脂食物后,要抵抗这些食物的诱惑将变得困难.为了研究高糖高脂饮食与摄食行为间的关系,研究者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员分别饲养了两组小鼠,一组小鼠喂食常规鼠粮(正常组),对另一组小鼠提供了24小时不限量的高糖高脂鼠粮,之后再替换回常规鼠粮(高糖组).两天之后,研究人员对正常组和高糖组小鼠做了行为学测试(测试方法和结果如图1、图2):测试的区域分为两半,一半是黑暗区,另一半是光亮区--光亮区的中央放置有高糖高脂鼠粮,小鼠可以通过黑暗区和光亮区之间的通道在两区之间穿梭(注:一般情况,小鼠偏好黑暗环境)     
实验结果显示:高糖组小鼠进入食物区的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高糖组小鼠为了获得高糖高脂食物更愿意冒险进入光亮区.为了让实验更严谨,需要添加一组对照,即在另设光亮区无高糖高脂食物(无食物)添加情况下,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进入食物区的次数.
(2)科学研究发现在小鼠的中脑有腹侧背盖区(VTA )的区域,该区域是享乐性摄食的重要相关脑区.VTA作为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控制摄食行为.科学家对两组小鼠进行VTA区域的电镜扫描,发现高糖组小鼠VTA区域兴奋性突触的数量明显增多,意味着短期的高糖高脂刺激可以改变小鼠VTA的结构,当高糖高脂刺激传入VTA区域,使得更多的(兴奋性)递质释放,改变小鼠摄食行为.
(3)小鼠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基因经转录和翻译后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贮存葡萄糖,进而降低小鼠的血糖浓度.科学家尝试在高糖组小鼠的VTA区注入胰岛素,检测小鼠48小时内进入食物区的次数,实验结果如图3.与对照组结果相比,进入食物区的次数与喂食常规鼠粮的小鼠无明显差异(进入食物区的次数与未注射注入胰岛素喂食高糖鼠粮小鼠差异显著),说明胰岛素能够削弱高糖高脂鼠粮对小鼠摄食行为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胰岛素在此实验中的影响,可以增设另外一组实验,你的实验处理是:给高糖组小鼠的VTA区注射胰岛素受体的抑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