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M,$\frac{M}{2}$ | B. | M、M | C. | 2M、$\frac{M}{2}$ | D. | 2M、M |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极体包括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其中第一极体是由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1:2,而第二极体是由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1:1.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 | 减数第二次分裂 |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
染色体 | 2n | 2n | 2n | n | n | n | 2n | n |
染色单体 | 4n | 4n | 4n | 2n | 2n | 2n | 0 | 0 |
DNA数目 | 4n | 4n | 4n | 2n | 2n | 2n | 2n | n |
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动物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极体,是第一极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第一极体中核DNA分子数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即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为2M个;又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已完成复制,所以卵原细胞没有复制时核DNA分子数为M个.因此,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M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后形成四分体,所以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形成的四分体数为$\frac{M}{2}$个.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重组质粒 | B. | 外源抗原的DNA片断 | ||
C. | 外源抗原蛋白质 | D. | 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泥鳅 | 水蚤 | 小球藻 | |
乌鱼 | √ | ||
河蚌 | √ | ||
泥鳅 | √ | √ | |
水蚤 | √ |
太阳能 | 光和效率 | 能量传递效率 | 水蚤 | 河蚌 |
1010 | 1% | 10% | 106 | 1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 |
B. | Ⅰ、Ⅱ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 |
C. | 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相对较长 | |
D. |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 |
B. | 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 |
C. |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场所进而被吞噬、消灭 | |
D. |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淋巴因子消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的半保留复制决定了甲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 | |
B. | 乙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 |
C. | 甲在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 |
D. | 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乙细胞的前期,染色体的数目会成培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春•石家庄期末)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