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说法的正确的是(  )
A.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不存在平行关系
D.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分析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于1866年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用类比推理法于1903年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地1910年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解答 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说明存在平行关系,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沉淀物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B.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沉淀物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
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只能是培养时间过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Ⅰ.某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如图基因M、m与基因D、d在一对常染色体上(无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的宽窄和植株的高矮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遵循.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用纯合宽叶高茎和窄叶矮茎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中雌雄植株杂交获得F2,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宽叶高茎:窄叶矮茎=2:1.
Ⅱ.某二倍体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植物,该植物群体全部开红花(纯合子),控制花色的基因(A或a)在X染色体上.
(1)若发现一白花雄株,请设计实验探究该白花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具体操作是:选开红花的多株雌株(植株)作为母本,授以白花雄株的花粉,套带培养,收获种子,种植直至植株开花,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
①若子代株全部开白花,雄株全部开红花,则可确定该白花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子代全部开红花,则可确定该白花性状为隐性.
(2)请写出(1)①的遗传图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生命科学发现过程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
A.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B.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1所示为某生物生活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下列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A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E有丝分裂.
(2)B过程称为受精作用;A、B过程的意义是维持了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3)(图2)下面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同时加人半透膜两侧(如图),下列关于液面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
A.如果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则先甲高于乙,后甲低于乙
B.如果半透膜允许溶剂通过,不允许葡萄糖和蔗糖通过,则甲高于乙
C.如果半透膜允许溶剂和单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平衡后,向两侧均液加少许庶糖酶,则加酶后,先乙更高于甲,后甲乙相平
D.如果半透膜允许溶剂,不允许单糖、蔗糖通过,平衡后,向两侧均加少许蔗糖酶,则加酶后,甲乙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与减数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每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C.雌果绳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卵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D.四分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省晋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I.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n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g表示输入生物体的总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Pn=Pg-R。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________开始的,原因是__________。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kJ。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__。

II.分布在新疆新源县山区的第三纪遗存亚欧最大面积的野苹果林因遭遇“外来生物”小吉丁虫肆虐,受灾面积已达六成。小吉丁虫将卵产于树干表面,幼虫从果树表皮进入内部蛀食皮层,成虫则以树叶为食,导致果树迅速干枯死亡。

(1)调查小吉丁虫卵的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法。

(2)小吉丁虫产卵需要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温度与光照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盛有等量人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pH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

(2)提供3种使实验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的方法:

a b c

(3)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补充怎样的对照实验?

(4)生物体内酶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酶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