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人体中血脂代谢与调节图,其中甲~戊代表器官或组织细胞,A~F代表物质,1~14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丁代表各种组织细胞。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以下字母或文字代表的物质或器官组织:乙_________ D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
(2)图中2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细胞,E物质如何进入戊器官?_________。
(3)在5~17过程中受胰岛素促进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全得分)。
(4)图中_______(填写编号)物质不足会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5)高血脂症往往能引发高血压,请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主动脉管壁弹性下降,导致收缩压上升,脉压上升
B、小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管径狭窄,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压上升
C、强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增大,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也升高,脉压下降
D、外周阻力增大,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率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且更多,脉压也升高。
(6)防治高血脂症除了运动还须药物辅助治疗,为了研究药物对高血脂症的疗效,需要创建高血脂症动物模型。分别让高血脂大鼠服用新药T或另外一种高血脂症药物B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数据见下图。图中N表示正常大鼠、M表示无药物处理的高血脂症大鼠、T表示新药T处理的高血脂症大鼠、B表示药物B处理的高血脂症大鼠。#表示与高血脂症大鼠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表示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
由上图可知,若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药T与B中更倾向选择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肝脏 脂肪酸 乳糜微粒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小肠) 通过毛细淋巴管的盲端(空袭大)进入淋巴 6、8、9、12、14、15、17 F BCD T 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导致,而新药T可显著降低TC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新药B则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因此更倾向选择新药T
【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新药B则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因此更倾向选择新药T
本题是对脂质的代谢途径和应用、血糖平衡调节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题图梳理血脂的代谢途径和血糖平衡调节过程,解答有关问题。
(1)分析题图可知,在乙中存在糖原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过程(C与B的相互转化)因此乙是肝脏;物质D能转化成二氧化碳为二碳化合物脂肪酸;物质E是小肠吸收的脂质以乳糜微粒(CM)的形式运输甘油三酯。
(2)图1中2过程发生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E物质先进入通过毛细淋巴管的盲端进入淋巴,由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
(3)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合成糖原和糖类非糖类物质转换成非糖类物质,图中1~14相关生理过程与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换成糖类有关的过程是6、8、9、12、14、15、17。
(4)分析题图可知,肝脏中的甘油三酯以F(VLDL)的形式运输到血浆,若VLDL不足,会导致脂质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5)老年人由于主动脉及其他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出现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正常,脉压差增大;小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管径狭窄,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压下降;强体力劳动时,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故脉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大,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率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且更多,脉压下降,故选BCD。
(6)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导致,分析题图可知,新药T可显著降低TC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新药B则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因此为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选择新药T较好。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下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甲和装置乙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甲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设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液滴移动方向填写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假设该实验呼吸底物全部是葡萄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构成脱氧核苷酸的小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①③④都能构成脱氧核苷酸B.①和③可形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
C.DNA单链中②和④数量相等D.②和④通过2个或3个氢键相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而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囊泡在细胞内主要是指由磷脂分子(两亲分子)有序组成的密闭双分子层的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物质运输转移主要通过囊泡进行,如图(一)中的各种小球形结构。图(一)和图(二)分别表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A、B、C、D表示细胞内的四种细胞器,a、b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特殊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标注的细胞器名称:[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a”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一)所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图(二)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_____________。
(4)詹姆斯·罗斯曼发现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 这种“识别代码” 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
(5)在胰岛细胞中能发生碱基“A-T”配对的结构或部位是______________。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2和细胞3均起源于____________细胞,细胞2需迁移到________中成熟,在细胞1、2、3、4、5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___________等。
(3)除入侵的病原体外,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各种癌细胞,但是人并不容易患癌症,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论在生产实践还是科学实验中都有重要的意义。营养缺陷型是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的菌株。能满足某一菌种野生型(变异前)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如蛋白胨、酵母膏等),可以满足该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野生型产氨短杆菌能利用糖及无机盐经一系列酶促代谢反应合成腺嘌呤(或腺苷酸),然后再合成菌体所需的核酸等物质。示意图如下:
(1)一般可通过诱变方法获得腺嘌呤缺陷型菌株,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诱变处理后的存活个体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___________(基本/补充/完全)培养基中,可以淘汰大部分野生型菌株而“浓缩”缺陷型菌株,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也可称为__________培养基。
(3)将上述方法处理后的菌株培养在完全培养基(A)上,经培养长出菌落a、b、c,用灭菌丝绒“印章”轻按A表面,然后将其轻按在含有基本培养基(B)的培养皿上并培养。如下图所示,(________)是营养缺陷型菌株。如要进一步确定是腺嘌呤缺陷型,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株是腺嘌呤缺陷型。
(4)上述过程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环节。
(5)腺嘌呤缺陷型须在基本培养基中供给琥珀酸腺苷酸才能生长,说明诱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腺嘌呤缺陷型菌株的发酵可用于生产(物质)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连锁与交换
B.②为同源染色体分离
C.③为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D.该植物为二倍体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B.甲图中,④→⑤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
C.乙图所示细胞的b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