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其中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参与过程①的生物种类主要是绿色植物,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和水合成有机物.
(3)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湖泊生态系统,则在湖泊干涸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4)若该农田生态系统生产了10 000kg玉米,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最初人的食物比例为$\frac{1}{3}$来自鸡,$\frac{2}{3}$直接来自玉米.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现调整人的食物比例为$\frac{1}{6}$来自鸡,$\frac{5}{6}$来自玉米.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1.6倍.农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若上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
已知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⑤表示呼吸作用,④⑥表示捕食关系.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

解答 解:(1)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过程①是光合作哟过,参与过程①的生物种类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和水合成有机物.
(3)在湖泊干涸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4)最初人的食物比例为$\frac{1}{3}$来自鸡,$\frac{2}{3}$直接来自玉米,玉米10 000kg,假设人获得能量为X,则通过食物链玉米→鸡→人,需要消耗玉米有$\frac{\frac{\frac{1}{3}X}{10%}}{10%}$kg,通过食物链玉米→人,需要消耗玉米有$\frac{\frac{2}{3}X}{10%}$kg,则$\frac{\frac{\frac{1}{3}X}{10%}}{10%}+\frac{\frac{2}{3}}{10%}=10000$,即X为250kg.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现调整人的食物比例为$\frac{1}{6}$来自鸡,$\frac{5}{6}$来自玉米,假设人获得能量为Y,则通过食物链玉米→鸡→人,需要消耗玉米有$\frac{\frac{\frac{1}{6}Y}{10%}}{10%}$kg,通过食物链玉米→人,需要消耗玉米有$\frac{\frac{5}{6}Y}{10%}$kg,则$\frac{\frac{\frac{1}{6}Y}{10%}}{10%}+\frac{\frac{5}{6}Y}{10%}=10000$,即Y为400kg.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frac{400}{250}=1.6$倍.农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可推测甲乙是最低营养级,丙丁是第二营养级,戊是第三营养级,由于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最可能为
故答案为:
(1)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和水合成有机物
(3)次生演替
(4)1.6   间接
(5)

点评 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碳循环结构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夫妇分别为A血型和O血型,已生出一个O血型儿子,该夫妇再生一个A血型女儿的概率是(  )
A.100%B.50%C.25%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
A.②④B.③④C.②③D.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
B.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
C.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养出皮肤
D.柳树的嫩枝插入土中能逐渐长成一株大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层次
B.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C.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D.病毒不是生命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32P标记玉米休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条数为(  )
A.1B.2C.20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D.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普宁市高一3月教学质检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