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底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C.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4、分析题图曲线:题图所示的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若改变温度和pH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此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对应c曲线;曲线b中的B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所以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此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对应b曲线.

解答 解:A、AB段随着反应物(底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底物)浓度,A正确;
B、B点后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B点后反应物浓度不是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受到酶浓度的限制,因此当B点及以后提高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此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可以用曲线c表示,B正确;
C、题图所示的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若改变温度和pH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升高温度后反应速率会降低,此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可用曲线a表示,C正确;
D、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重复该实验,会导致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曲线b中的A点和B点均下降,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考查酶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将二倍体西瓜植株的茎尖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茎尖得到新的西瓜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育种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新植株体细胞中不含有等位基因
C.新植株所结的果实中没有种子
D.新植株根部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群落.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编制麻袋用的麻,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糖类
B.鸽子体内储存能量和减少热量散失的物质是脂肪,它属于脂质
C.催化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酶都属于蛋白质
D.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紧密相联的.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和最大的生态系是统生物圈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紧密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2)①、②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设②号试管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能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的是图乙曲线b.
(4)若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图丙所示,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frac{2}{3}$.
(5)请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0$\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的原因是(  )
A.煤焦油黏着在肺泡壁上,使肺泡失去弹性
B.煤焦油能导致机体产生原癌基因
C.煤焦油能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D.吸入的一氧化碳使肺泡变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练习(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含有叶绿体的保卫细胞围绕成,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会开

放,反之则关闭。保卫细胞内的淀粉磷酸化酶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催化葡萄糖转化成淀粉,而碱性条件下,主要催化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光照、高K+环境均可以促进气孔的开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有利于提高渗透压,使保卫细胞吸水

B.光照促进细胞内CO2浓度下降,pH上升,利于淀粉的水解

C.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使气孔更易开放

D.高钾环境促进气孔的开放,可能是细胞对K+主动运输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样地编号植物种类数(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薇甘菊覆盖度(%)
引入前引入后 引入前引入后 引入前引入后
122250.880.977265
216210.710.869275
320260.850.987562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査方法为样方法.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表中数据表明,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3)田野兔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寄生.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处理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g,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kg薇甘菊:山羊摄入的薇甘菊不能全被同化;同化的能量满足了山羊的生命活动所需之余才以有机物形式存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