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 | |
B. | 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 |
C. | 系统新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过弱导致的疾病 | |
D. |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 |
分析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 | 自身免疫病 | 免疫缺陷病 | |
概念 |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发病机理 |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
举例 |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
解答 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正确;
C、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过强导致的疾病,C错误;
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意在强化学生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叶肉细胞内,ADP和Pi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薄膜移动 | |
B. | 单位时间内叶片从气孔释放的氧气量可代表该叶片光合作用实际总量 | |
C. | 叶肉细胞溶胶中合成的蔗糖可转运到植株各处,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 |
D. | 根尖细胞内的丙酮酸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ATP可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适宜条件下,该反应也可发生在试管中 | |
B. | 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二肽酶可以水解由任何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 | |
C. |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 | |
D. | 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⑤ | B. | ①②④ | C. | ⑤⑥ | D. | ⑤⑥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60 | B. | 430 | C. | 604 | D. | 30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