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可选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 |
B. |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C. | 制备细胞膜时,置于蒸馏水中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渗透压逐渐增大直至涨破 | |
D. |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可见多数分生区细胞中均有被大液泡挤到边缘的细胞核 |
分析 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
(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解答 解: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不能选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不容易统计数量,A错误;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制备细胞膜时,置于蒸馏水中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细胞内的渗透压逐渐减小,C错误;
D、根尖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没有大液泡,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甘肃天水一中高二第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有关基因工程中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选项 | 供体 | 剪刀 | 针线 | 运载体 | 受体 |
A | 质粒 | 限制酶 | DNA连接酶 | 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大肠杆菌等 |
B | 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DNA连接酶 | 限制酶 | 质粒 | 大肠杆菌等 |
C | 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限制酶 | DNA连接酶 | 质粒 | 大肠杆菌等 |
D | 大肠杆菌 | DNA连接酶 | 限制酶 | 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质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卷(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是
①次级卵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2月模块诊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①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②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 。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对植物增加消耗的能量是 kJ。
(3)图②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4)下图是某地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试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3kJ/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 |
B. | 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 |
C. | 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 |
D. | 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无氧呼吸过程有[H]产生,没有[H]的消耗 | |
B. |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 |
C. | 叶肉细胞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 | |
D. | 酵母菌能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 |
B. | 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① | |
C. | 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 |
D.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淋巴因子消灭 | |
B. | 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 |
C. |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 |
D. |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淋巴因子消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 |
B. | 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
C. | 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 |
D. | 脂肪所含能量比糖类多,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