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场所不同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D.若人体静脉滴注ATP注射液,ATP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穿越3层细胞膜

分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解答 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ATP,绿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A正确;
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
C、由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故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C错误;
D、静脉滴注ATP后,ATP直接到达血浆,血浆中的ATP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穿越3层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心肌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酶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植物激素是(  )
A.乙烯和细胞分裂素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生长素和脱落酸D.乙烯和脱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对于图中Ⅰ-Ⅳ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的E和G是组成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B.图Ⅱ中c、d点的浓度都能促进芽的生长发育
C.图Ⅲ的细胞结构必须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D.图Ⅳ表示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中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生物技术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鉴别尿素分解菌时应加入酚红指示剂.
(2)从生物体内提取天然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提取玫瑰精油常用蒸馏法,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在实验室中提取薄荷精油常选用鲜(鲜/干)薄荷叶作原料.其原因是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只有鲜薄荷叶中才含有薄荷油.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叫做外植体.由于离体细胞对营养、环境要求特殊,因此需要配置培养基,其主要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流动的
B.在温和的条件下,酶能催化细胞代谢快速进行的原因是不需要活化能
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群落中植物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实验小组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产生淀粉酶的芽孢杆菌,但因其对淀粉的转化效率低,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获得对淀粉转效率高的菌株.
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对淀粉转化率高的菌株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检测制作的培养基是否无菌的方法是将空培养基置于无菌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第二步:将含有分解淀粉的芽孢杆菌的菌液适当稀释后,涂布在平板上,随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诱导产生基因突变.
第三步:将用紫外线照后的菌株放入恒温箱中培养,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透明圈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择菌落.
第四步:经分离、纯化后可获得对淀粉转化率高的菌株.
(2)如图是对淀粉转效率高的菌株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培养的结果.图在②(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单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1个细菌.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①③②(用编号表示).
(3)实验后,所用过的培养基需要统一进行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后再丢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为真核细胞B.磷脂由结构③合成
C.结构②⑤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D.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917年布里奇斯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了图1所示的实验.后经进一步的实验证实,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布里奇斯认为,缺刻翅形成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突变,理由是:
①若为显性突变,则后代中应该还有表现型为正常翅雄性果蝇出现;
②若为隐性突变,则后代不可能出现的表现型为缺刻翅雌性、正常翅雄性
(2)布里奇斯推测,“X染色体片段缺失”是导致图1所示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应对表现型为雌性缺刻翅果蝇做唾液腺染色体的高倍镜检查,若在高倍镜下观察到X染色体配对(缺失环)图2所示的现象,即可证实布里奇斯的猜测.
(3)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因缺刻翅果蝇不能产生Notch受体,从而影响翅的正常发育.翅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已知果蝇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下列有关对图1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BC
A.亲代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不含白眼基因
B.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区段
C.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一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另一条X染色体带有白眼基因
D.果蝇的缺刻翅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5)研究表明,果蝇缺刻翅有纯合致死效应.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2:1,F2中缺刻翅:正常翅=1:6,F2中雄果蝇个体占$\frac{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安达市校级三模)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

B.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