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
(1)该遗传病是隐 性遗传病.
(2)II5、II6、III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Aa、Aa、aa.
(3)III10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她是杂合子的概率$\frac{2}{3}$.

分析 分析系谱图:Ⅱ-5和Ⅱ-6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9是患者,其基因型为aa,则Ⅱ-5和Ⅱ-6的基因型为Aa.
(3)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是$\frac{1}{3}$AA或$\frac{2}{3}$Aa,可见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frac{2}{3}$.
故答案为:
(1)隐   
(2)Aa  Aa  aa    
(3)AA或Aa  $\frac{2}{3}$

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9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AaBb×Aabb,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比例为$\frac{1}{8}$.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frac{G+T}{A+C}$=$\frac{2}{3}$,则其互补链中$\frac{G+T}{A+C}$=$\frac{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西葫芦是一种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其皮色性状中的黄皮基因(M)对绿皮基因(m)为显性,但有白皮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M和m都不能表达,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
(1)西葫芦皮色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
(2)基因型为Mmww与基因型为mmWw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3 种
(3)基因型为MmWw的西葫芦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黄:绿:白=3:1:12
(4)基因型为MmWw的西葫芦个体自交得F1
①取F1中表现为黄色西葫芦的植株自由交配得F2,F2中表现为黄色西葫芦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rac{5}{6}$
②F1中表现为白色西葫芦的植株所产生的配子中,不含显性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frac{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了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科学家做了以下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试管中.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二:在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DNA、ATP和相关的酶,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三: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合成相关的酶,再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脱氧核苷酸中每一种的含量.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不能(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原因是缺少DNA模板和ATP.
(2)实验二中能(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加入ATP的作用是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3)实验三要探究的是各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1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细胞类型的e.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3)若类型a、c、d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c d.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e a.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的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a→e、c→b(用图中字母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B.第0h~第19.3h为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C.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第19.3h~第21.3h中活动旺盛
D.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第0 h~第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前者花粉(含W基因)遇碘变蓝;后者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种下去,长大开花后取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出全部的花粉,滴上碘液,显微镜下看到的颜色有蓝色和非蓝色,比例是1:1,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F1自交获得的F2代水稻穗上的非糯性基因型有  种,糯性基因型是ww,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在结构和成分上具有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 的特点.
(2)通过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和细菌分开,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人体染色体、基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
B.在体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C.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正常情况下,每个配子都含有体细胞中的每一对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