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
A.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不同,但二者均与细胞的信息交流有关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因此二者地位平等
D.许多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分析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解答 解: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暂,A正确;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不同,但二者均与细胞的信息交流有关,B正确;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C错误;
D、许多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相近知识点的总结;明确生命活动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广大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图1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图2是图1中F1减数分裂的某一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矮秆抗病)品种小麦,可选图1中的EFG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G环节是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frac{1}{4}$.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1中CD(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属于分子(DNA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
(4)图1中的遗传育种途径,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盲目性).
(5)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单倍体植株.
(6)图2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
(1)图中①表示鸟嘌呤,⑦表示脱氧核糖,⑤表示脱氧核苷酸,其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2)⑥表示由氢键连接起来的碱基对.
(3)DNA分子结构是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链的外侧是相间排列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4)若图中左链和右链共由6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含120个含氮碱基A,则完成一次复制,需要180个游离的含氮碱基C作为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红柿摘下未熟,每蓝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  )
A.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从不同生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将图甲单细胞制成临时装片,滴加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该细胞会自动复原,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6、10(9)(填标号).
(2)若将图甲细胞与烟草细胞融合,首先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酶处理细胞得到原生质本.原生质本的结构由图中1、3、5(填标号)三部分组成.
(3)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物质,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腺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班式试剂并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是糖蛋白.
(4)若图乙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蛋白质),则该细胞是效应T细胞细胞.此类物质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顺序是9、11、4(填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代谢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秋天树叶变黄与叶绿素的降解有关
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细胞代谢过程中,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及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④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释放到细胞外
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
C.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过程③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将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1: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该实验的课题是: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
(3)各实验组均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且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2: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1.
分别测定实验1、2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1所示曲线,请回答:
(4)曲线A是实验2(填1或2)的结果.
(5)图1中两曲线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
(6)图2表示马铃薯的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对酶所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上画出:
①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时的曲线变化;
②如果在B点时,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
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8的HCl的曲线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