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图1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图2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成分,①、②、③代表过程)。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由于缺少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2)图1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若图1中线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线虫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3/4调整到1/4,福寿螺增加1 kg体重,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微藻比原来多消耗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5)图2中的①是__________过程,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6)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也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由此推测,鳖处于________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防止环境污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条 | B. | 2条 | C. | 4条 | D. | 8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亲本组合 | F1 |
①♀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 ♀灰身红眼、♂黑身红眼 ♂灰身红眼、♂黑身红眼 |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
A. | 由组合①或②都可以判断灰身是显性性状 | |
B. | 由组合①或②均可判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
C. | 组合①的F1雌性果蝇全部是杂合体 | |
D. | 若组合②的F1雌雄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frac{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之一是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 | |
B. | 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 |
C. | 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 |
D. |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
①水盐调节紊乱 ②体温调节紊乱 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迟缓 ⑤性腺发育迟缓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下列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①茎的向光性 ②茎的背地性 ③根的向地性 ④顶端优势 ⑤用除草剂去除杂草
A.能反映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是③④⑤
B.①②实例没有体现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C.③④⑤实例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D.⑤实例反映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 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淀粉圆点 | 实验处理方法 |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
① |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 蓝黑色 |
② |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 蓝黑色 |
③ | 接种面包霉 | 棕黄色 |
④ | 只有新鲜的唾液 | ? |
⑤ |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 ? |
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 )
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
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
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