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群落中鸟类的分层分布主要与食物的种类有关
B.人工种植的长势相同的马尾松林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C.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分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答 解:A、动物的分层和食物及栖息场有关,故森林群落中鸟类的分层分布主要与食物的种类有关,A正确;
B、人工种植的长势相同的马尾松林群落也有分层现象,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
C、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群落的演替和种间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性;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掌握群落中的几种常见的种间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ATP与ADP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①②③代表光合作用,④⑤⑥代表呼吸作用
B.如果在一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体内,①过程总量一定大于⑤过程总量
C.如果发生在一个稳定生态系统中,则②释放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如果发生在一个稳定生态系统中,则⑤储存的能量就是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给当地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赤潮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结果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与大脑皮层功能区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的大脑通过脊髓控制排尿属于分级调节
B.夏季蚊子叮咬后感到痛痒是大脑皮层参与下的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H区发生功能障碍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D.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依赖于自身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其演替的部分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调查浮叶根生阶段该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观察发现,该湖泊中的草鱼大多数时间在近湖底栖息采食,有时也会到浅水层活动觅食,草鱼的这种位置状态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随机分布);调查还发现,该湖泊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约为50000条,为了维持鲢鱼的持续生长,则最大捕捞量约为25000条.
(2)从图1到图3所示,湖底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图中的群落最终将演替到森林阶段.在演替的过程中,其丰富度将会变大(增大),其抵抗力稳定性将会不断增强.图3中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叫做群落的水平结构.
(3)在图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青蛙属于消费者.在繁殖季节蛙声一片,青蛙在雌雄个体间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物理信息.
(4)研究发现,图3阶段湖泊中的有些青蛙虽然外形相似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这些青蛙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线粒体内产生的CO2到达相邻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生物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单眼皮与双眼皮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广东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较多,面积大,分布广,密度高,近数十年来,由于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对湿地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不少湿地已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有“地球之肾”之称,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合力利用湿地资源.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水流量、控制土壤侵蚀、净化水质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
(2)为了恢复遭受到严重破坏的湿地,应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3)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
(4)与自然的湿地(如红树林、湖泊)相比,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5)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湖泊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制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