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关于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好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专题:
分析: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为菌落.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再进行划线;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目的是防止培养皿内壁上出现的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解答: 解: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还需灭菌,因为接种环会感染细菌,故A错误.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还需通过火焰灭菌,再塞上棉塞;故B错误.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还需盖上培养皿盖,防止空气中杂菌混入,故C错误.
D、最后将平板倒置,防止盖子水滴落引起污染,有利培养基水蒸发;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板划线操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D、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结构上看,细胞具有统一性;从形态功能上看,细胞又具有多样性
B、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有中心体
C、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D、各种生物膜都有由磷脂构成的基本骨架,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致敏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并产生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来调查
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D、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一定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过程
B、Na+-k+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中学杨老师自制大蒜提取液,希望这种简便、经济的提取液能够高效的杀灭餐具上的细菌,杨老师完成了下面的探究实验:
(1)制作提取液:杨老师将大蒜榨汁后制成提取液,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表中的括号内填出1#提取液应加入的冷开水量.
大蒜提取液编号 1# 2#
大蒜(g) 350 350
冷开水(mL)
 
880
无色食醋(mL) / 20
制备量 1000mL 1000mL
(2)使用方法:将餐具浸泡在提取液中10min后取出冲洗.
(3)样品抽取:将经过
 
处理的滤纸贴在餐具表面l min,然后再将滤纸放到50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后制成原液.再取1mL原液加入
 
ml无菌水中摇匀制成10倍稀释液.
(4)分离及培养:用
 
法分离细菌.分别取1ml原液和10倍稀释液,分别加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中,用灭菌、消毒后的
 
(用具),将原液和稀释液均匀涂布到整个平板上.每个浓度各做三个培养皿,其目的是
 
.本实验另设1m1无菌水涂布在未接种的培养皿为空白对照,原因是排除
 
.最后在37℃培养48h.
(5)观察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设计1#提取液实验组的观察记录表
(6)结果分析:统计数据,得到消毒前后的菌落总数变化(单位cfu/cm2,每平方厘米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
总份数<1   1-10   10-102   102-103  103-104>104
1#提取液 消毒前 30    0     0      0       3       18     9
消毒后 30    14    12     4       0        0     0
2#提取液 消毒前 33    2     0      0       3       12     16
消毒后 33    19    10     4       0       0      0
根据消毒前后的数据可知
 
,2#提取液效果高于1#,分析可能的原因
 
请你给杨老师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50分子水
B、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
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