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 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I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II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III

10min后

50

25

IV

15min后

40

0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面是关于植物克隆和生态工程的问题.请回答:
(1)为培育能高效吸收和富集重金属镉的转基因植物,将野外采得的某植物幼叶消毒后,用酶混合液处理,获得了原生质体.酶混合液中含有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其作用是维持渗透压.
(2)将目的基因导人到原生质体,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得到分散的胚性细胞,发育成胚状体,生长发育后获得转基因植株.
(3)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下列原因错误的是B.
A.愈伤组织发生遗传变异B.愈伤组织不能分散成单细胞
C.愈伤组织中激素平衡发生改变D.愈伤组织对外源激素敏感性发生改变
(4)某农业生态工程基地按照生态和经济规律,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套种、间种和轮种等技术的应用,使种植的农作物为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食物.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甚目的是C.
A.减少水土流失B.减少土壤肥力
C.减少环境污染D.减少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吸收CO2速率,得到图1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验开始阶段的0-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
(2)6h时CO2在细胞内的移动方向是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三碳酸含量变化是增加.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36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上移(填“上移”、“下移”、“不变”),原因是植物对绿光吸收很少,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
(5)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图2为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时,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在答卷图中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是有限的.
(4)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问的循环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填生理过程).为了更好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调节种间关系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科研人员针对湿地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表:
能量(kJ•m-2•s-1
动物名称
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铜锈环棱螺51615231270
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化学能,它同化的能量为246kJ•m-2•a-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1944年,艾弗里及同事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离、提纯S型肺炎双球菌的各种化合物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与格里菲斯实验相比,该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创新点是(  )
A.利用微生物取代小鼠进行转化实验
B.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并分别研究其效应
C.选择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
D.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更加细致、准确的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研究人员测试新抗生素对某种链球菌的杀菌效果,这种链球菌能引起人的咽喉感染,将此链球菌分别接种在三个培养皿中,在2号培养皿中放入一片浸过新型抗生素的圆纸片,3号作为对照,三只培养皿如图.

(1)请对本实验作出假设:这种新型抗生素对细菌生长无影响(或这种新型抗生素对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bedca.(用下列字母排序)
a.倒置培养基   b.计算和称量  c.灭菌  d.调pH  e.溶解和熔化
(3)为能彻底消灭培养基中的其他微生物,科学家研究出间隙灭菌法.其程序是:第一天,将培养基在100℃下维持30min,然后在36~37℃下放置24h;第二天、第三天重复第一天的操作.请分析:
①培养基在100℃下维持30min的目的是杀死(活的)微生物.
②在36~37℃下放置24h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杀死24h中由细菌芽孢萌发而生长的微生物.
③怎样证明间隙灭菌法的效果?
将培养基置于36~37℃℃下放置3~5d,如果仍无微生物生长,证明培养基已达到灭菌效果.
(4)对照组培养皿3中的圆纸片应作怎样的处理?(将圆纸片)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无菌水(或抗生素的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
(5)用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法对培养皿1进行该链球菌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待长出菌落后,利用无菌绒布将培养皿1中的菌落转移到培养皿2和3中.
(6)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结构4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2、4(填序号).
(3)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2、3、5、7(填序号).
(4)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