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中甲细胞可产生抗体(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细胞中,属于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是[ ]____________;按顺序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该过程中生物膜面积基本不变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
(2)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
细胞器 | 蛋白质/% | 脂质/% | 核酸/% |
甲 | 67 | 28 | 微量 |
乙 | 59 | 40 | 0 |
丙 | 39 | 0 | 59 |
其中,甲、丙分别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细胞内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高尔基体产生的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
(4)若细胞器1衰老后参与分解的主要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细胞核 4→3→7→5 7高尔基体 1线粒体 4核糖体 6中心体 流动性 溶酶体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结构2为细胞核;结构3为内质网;结构4为核糖体;结构5为细胞膜;结构6为中心体;结构7为高尔基体。
(1)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为细胞核;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即4→3→7→5;分泌蛋白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被内质网加工,以囊泡的形式运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又以囊泡的形式运到细胞膜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因此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图中7为高尔基体。
(2)生物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甲含有膜和核酸,甲为线粒体,图中1为线粒体;丙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具有膜结构,且核酸含量很高,丙为核糖体,图中4为核糖体。
(3)细胞内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6中心体。高尔基体产生的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4)溶酶体能分解细胞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若细胞器1线粒体衰老后参与分解的主要细胞器是溶酶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BB与Bb所起的作用不同
(1)从基因结构上分析,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
(2)从图可以看出基因和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生物的某种性状可以由决定
(3)现将某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l全为红花,则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F1自交,则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 , F2粉红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4)现有红色AABbb(2n+l)三体的植物,与白色aabb的植物杂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需写出配子及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
B. 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C.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不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
D. 在原肠胚时期仍然具有囊胚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B. DNA既溶于2 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 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D. 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图二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和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并回答:
(1)图一中a、b、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 Ⅰ至Ⅳ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
(2)图二中丙细胞对应于图一中的(填数字)期,产生的子细胞称为 .
(3)图二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二中的细胞所处的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 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到突触后膜外
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