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A、a位于2号染色体上,分别控制家蚕斑纹的普通斑、素斑,B、b位于5号染色体上,分别控制家蚕体色的黑色和淡赤色,野生型雌家蚕偶尔变异成突变型1与突变型2两种突变家蚕,相关染色体及基因如下:

(1)突变型2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基因相同的野生型雌雄家蚕交配,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色普通斑:淡赤色普通斑:黑色素斑:淡赤色素斑=9:3:3:1,黑色普通斑家蚕中纯合子占$\frac{1}{9}$.
(3)请简要写出区分图中野生型与突变型家蚕的最简单的方法.观察雌家蚕的表现型,若呈素斑,则为突变型1(或借助显微镜观察体细胞中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缺失,则为突变型1)
借助显微镜观察体细胞中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易位,则为突变型2,染色体正常的为野生型.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分析图解可知,突变型1中2号染色体上发生了片段的缺失,导致A基因丢失,属于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突变型2中2号染色体的A基因的片段移到了W染色体上,由于这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解答 解:(1)突变型2中2号染色体的A基因的片段移到了W染色体上,由于这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根据图示可知,野生型家蚕的基因型为AaBb,并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相同的野生型雌雄家蚕交配(AaBb×AaB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色普通斑:淡赤色普通斑:黑色素斑:淡赤色素斑=9:3:3:1.黑色普通斑家蚕的基因型有$\frac{1}{16}$AABB、$\frac{2}{16}$AABb、$\frac{2}{16}$AaBB、$\frac{4}{16}$AaBb,因此其中纯合子占$\frac{1}{9}$.
(3)突变型1中2号染色体上发生了片段的缺失,导致A基因丢失,表现型发生改变,因此可以通过观察雌家蚕的表现型,若呈素斑,则为突变型1(或借助显微镜观察体细胞中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缺失,则为突变型1);
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体细胞中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易位,则为突变型2,染色体正常的为野生型.
故答案为:
(1)易位    非同源
(2)黑色普通斑:淡赤色普通斑:黑色素斑:淡赤色素斑=9:3:3:1       $\frac{1}{9}$
(3)观察雌家蚕的表现型,若呈素斑,则为突变型1(或借助显微镜观察体细胞中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缺失,则为突变型1)
借助显微镜观察体细胞中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易位,则为突变型2,染色体正常的为野生型

点评 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人体内的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些分泌蛋白在生命活动中能传递信息
B.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C.分泌蛋白最初在游离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D.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S菌能使小鼠患病死亡,R菌不能.下列各项叙述中能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的是(  )
A.用S菌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菌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
B.用S菌DNA与活R菌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
C.加热杀死S菌,并与活R菌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D.用DNA酶处理S菌DNA后与R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斯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aB和Ab.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3)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愈伤组织.
(4)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有2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甲、乙两品种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这里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由核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48,基因型是AaBb.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frac{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项措施的目的主要是(  )
A.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B.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C.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D.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质粒能成功转入植物细胞,并将质粒上的一部分外源DNA整合到植物的DNA中.如图表示利用质粒进行转化获得抗除草剂大豆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②将目的基因导入质粒后,需要借助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的切口黏合.
(2)过程③没有(有/没有)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3)目的基因在大豆细胞中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4)过程④得到试管苗的关键步骤是利用含有一定营养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诱导植物细胞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
(5)为了检测通过④过程获得的幼苗是否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性,可采用的方法是对该幼苗喷施除草剂,观察其生长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科研人员深入调查了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你认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牧草产量,科研人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亚洲小车蝗.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取食量.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天敌从蝗虫体内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草原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逆基因转入至拟南芥(2n=10)中,获得不同株系的拟南芥.
(1)从农杆菌中获得带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基因)的Ti质粒,将抗逆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因Ti质粒上的此结构具有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的特点.
(2)为确定不同拟南芥株系导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科研人员筛选并通过自交获得转基因成功的4个纯合株系:1、2、3、4,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①4个纯合株系植株分别与非转基因植株正、反交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为3:1,表明每个株系的H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点,但不能确定4个株系的H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将上述4个纯合株系植株间进行配组形成6个杂交组合(1×2、1×3、1×4、2×3、2×4、3×4),每个组合得F1,F1自交获得F2
a.除2×4组合外,其它杂交组合F2中抗潮霉素性状与不抗潮霉素性状的植株比例均为15:1,表明1、2、3三个株系相比较,它们的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
b.2×4组合F2植株全表现抗潮霉素性状.假设株系1中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请推测株系2中H基因的位置和株系4中H基因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在图2中标注,竖线代表染色体,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c.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到拟南芥中的基因的插入位置是随机(随机/固定)的.
(3)潮霉素抗性可作为转基因植株后代具有抗逆基因的初步判断指标.实验中发现上述纯合株系自交后代的抗逆比例未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抗逆基因丢失或抗逆基因未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扶沟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甲、乙分别表示两种常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分别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甲可以导致丁或戊的形成

C.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D.乙可以导致丙或丁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