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蛋白质外壳
(3)a: 分布在上清液中 b: 是 出现放射性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1) 该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无放射性,大肠杆菌较重,离心后分布在下层沉淀物中,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分布于上清液中;(3) 误差分析:a.混合培养时间如果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过多,而致大肠杆菌死亡破裂,释放出被标记的噬菌体,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b.如果有一部分被标记的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根据题意,明确实验原理、目的。
⑵认真分析实验过程。
⑶根据实验原理和过程,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和细菌震脱,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两个标记实验结果证明进入细菌的是 。
(2)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 照组,以证明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的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 体释放出来,否则上清液中 放射性会增高。
(3)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 S和32 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