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以下措施可以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显著增高的是( )
A.使图示细菌不被标记,延长培养时间
B.使图示细菌被32P标记,延长培养时间
C.使图示细菌被32P标记,缩短培养时间
D.让图示噬菌体同时被32P标记,缩短培养时间
【答案】B
【解析】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A、图示细菌不被标记,不管是否延长培养时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不会增高,A错误;
BC、图示细菌被32P标记,在细菌细胞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被32P标记,延长培养时间,这些噬菌体会从细菌细胞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放射性显著增高,B正确,C错误;
D、图示噬菌体同时被32P标记,缩短培养时间时,DNA被标记的噬菌体较少,且未从细菌体内完全释放出来,故不会明显增高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
故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结构如图)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电镜下可见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受体的合成与高尔基体直接相关
B. 兴奋在神经—肌肉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
C. 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
D. 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是因为基因突变而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合成受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表示组织,④表示细 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含有 Na+、纤维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B.过敏反应引起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消灭抗原
D.免疫细胞只能生存在⑤的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动物体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调节体温,如图1,图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组织细胞,数字表示途径。图2为生活在寒冷地带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BAT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上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而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1】上述图中,A代表的组织细胞是______,BAT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_____。
【2】途径②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在持续的寒冷环境中,动物体调节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用图1中数字编号表示)
【3】根据题意,UCP-1蛋白对细胞呼吸的作用效应是 。
A.消除H+梯度,减少ATP的合成B.增加H+梯度,增加ATP的合成
C.增加H+梯度,减少ATP的合成D.消除H+梯度,增加ATP的合成
【4】在持续寒冷刺激的条件下,BAT细胞中的脂肪酸主要去路是 。
A.与甘油在线粒体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B.转化成丙酮酸后再进入线粒体参与糖代谢
C.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氧化成二碳化合物后再进入线粒体
D.在线粒体基质中被氧化成二碳化合物后再参与三羧酸循环
【5】分析图2,试说明甲状腺素促进BAT细胞产热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在室内研究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卵、幼虫及成虫的捕食,分别设置不同数量的烟粉虱的卵、幼虫及成虫供大草蛉高龄幼虫取食,统计大草蛉高龄幼虫对不同数量的烟粉虱的卵、幼虫及成虫(下图全部简称为猎物)的捕食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猎物数量
(1)猎物数量相同时,对烟粉虱的捕食量随猎物发育成熟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调查大草蛉高龄幼虫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为样方法,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
(3)大草蛉高龄幼虫与烟粉虱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捕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上图可推测,当烟粉虱种群数量下降时,大草蛉高龄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减少,从而抑制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减少,这种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表明,某动物性别决定为XY型,毛色有白色、棕色、黑色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所示:
现有若干纯合的黑色和白色个体,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X与Y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动物毛色的相关基因B、b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实验2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让实验1的F1中的黑色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2有多个个体,其中有棕色个体出现,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则理论上F2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且F2中黑色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
(3)从实验1的F1雌雄交配产生的F2中选择某只白色雌性个体,若要通过一次杂交便可判断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则可选择___________个体与之交配,统计子代出现的结果。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该白色雌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子代出现棕色,则该白色雌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B.甲固定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都流入下一营养级
C.丙和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D.若缺少甲和丁,该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一定存在DNA一蛋白质复合物
B.Y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细胞内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序与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无关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世纪20年代后期,荷兰植物学家温特(Frits Went,1903-1990)对生长素进行了定量测定实验,称为“燕友实验”,实验基本思路如下:收集燕胚芽鞘,取下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将琼脂块切成小块,把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观察并记录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如图一、图二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温特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_________________。温特实验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2)某同学实验时发现,含两种不同浓度(Cx和Cy)生长素的琼脂块使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相同。不改变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的情况下,为探究Cx和Cy大小,请结合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三),完善实验思路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思路:取植物的幼根,切除根尖的尖端(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将__________分别同时放在切面的左、右两侧,观察、记录幼根弯曲情况。
实验结论:
若幼根向右弯曲,则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幼根向左弯曲,则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