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人类胰岛素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长度8416 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人类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已知。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是利用PCR技术获取人胰岛素基因的方法,该过程在缓冲液中除了要添加模板和引物外,还需要添加的物质有_________,一个DNA分子经过5轮循环,需要引物A____个,从PCR的过程和DNA分子的特点,试着写出设计引物需要注意的问题(答出2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其中“缝合”双链DNA片段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SDS-凝胶电泳分离不同DNA分子,迁移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获得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_________中与该类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若利用图示方法获取的胰岛素基因,直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能不能表达出人胰岛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四种脱氧核苷酸和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31 引物自身不能有互补序列、引物之间不能有互补序列、引物长度适当、引物能与目的基因两侧特异性结合、避免与扩增DNA内有过多互补的序列 T4DNA连接酶 DNA分子的大小 Ca2+ 缓冲液 不能,因为此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无法正常识别内含子而对内含子部分转录的mRNA进行翻译,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会出现错误

【解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采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为:变性、退火、延伸。

3PCR技术的原理是模拟生物体内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利用DNA分子热变形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控制控制DNA分子的解聚和结合,DNA分子体内复制过程DNA的解旋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实现的;PCR扩增DNA片段过程最高经过n次扩增,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n个,其中只有2条单链不含有引物。

1)用PCR技术扩增DNA时所需的条件:引物、模板DNA(目的基因或A基因)、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等。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此技术的前提是具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根据PCR过程的特点可知,第一、二轮循环合成的子链长度均不同,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前两轮循环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等长,第三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即仅含引物之间的序列,因此,经过3轮循环可以得到所需的目的基因。循环5次,理论上至少需要26-2=62个引物,其中A引物31个。引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引物自身不能有互补序列;引物之间不能有互补序列;引物长度适当;引物能与目的基因两侧特异性结合;避免与扩增DNA内有过多互补的序列。

2)连接DNA片段平末端的酶是T4DNA连接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中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因此利用SDS-凝胶电泳分离不同DNA分子,迁移速度取决于DNA分子的大小。

3)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DNA溶于缓冲液中与该类细胞融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重组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题干信息显示图示获取的目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因此直接将含有此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并不能表达出胰岛素,原因是大肠杆菌无法正常识别内含子而对内含子部分转录的mRNA进行翻译,导致合成的蛋白质出现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雌雄异株植物(XY型性别决定),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取紫花雄株甲与白花雌株乙杂交,F1红花雄株:紫花雌株=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紫花雄株甲可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 由基因A表达出酶A的过程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 基因B在转录时,需要D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

D. 用酶A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白花,该变异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感知氧气的分子机制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塞门扎三位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在于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

人体缺氧时,会有超过300种基因被激活,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生,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la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HIF-la,而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即HIF-la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在脯氨酰羟化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HIF-la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羟基化的HIF-la能与VHL蛋白结合,致使HIF-la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la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la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这一基因能进一步激活300多种基因的表达,促进氧气的供给与传输。

HIF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三位科学家一步步揭示了生物氧气感知通路。这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其价值,还有望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创新性的疗法。比如干扰HIF-la的降解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治疗贫血,同时还可能促进新血管生成,治疗循环不良等。

请回答问题:

1)下列人体细胞生命活动中,受氧气含量直接影响的是___

A.细胞吸水 B.细胞分裂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兴奋的传导

2 HI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HIF的含量_______,这是因为____

3)细胞感知氧气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A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HL基因突变的患者常伴有多发性肿瘤,并发现肿瘤内有异常增生的血管。由此推测,多发性肿瘤患者体内HIF-Ia的含量比正常人__________

③抑制VHL基因突变的患者的肿瘤生长,可以采取的治疗思路有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将欧洲兔带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后来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

B.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影响不大,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

C.0—y1年欧洲兔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y1年时为防治的最佳时间

D.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叶肉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请据图同答:

1)若要测定图甲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供选择的测定指标有 _________

2)叶肉细胞处于图乙状态时,对应图丙中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若适当提高CO2的浓度,B点将_________移。

4)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加入__________可防止色素被破坏,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光。为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使用_______法,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___________,光合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遮光比例(%)

叶绿素a/b

叶绿素含量

(mg/g)

净光合速率

植株干重

(g)

0

4.8

2.1

8.0

7.5

10

5.3

2.3

9.6

9.9

30

5.2

2.4

8.9

9.2

50

4.4

2.6

5.2

7.2

70

4.1

2.9

2.7

4.8

90

3.3

3.0

0

3.2

A.遮光处理对其干重没有影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o -t4时间段,甲种群和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相同

B.甲种群在t2时刻数量最大

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则在t3时刻进行防治效果最佳

D.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①、②、③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主要在_________中进行,该过程发生在 _____________ 的间期和_____的间期。在过程①中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性状改变,基因突变是指_________

2)过程②称为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__________。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是 AUG,则该 tRNA 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__

3ab mRNA 的两端,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填“a→b” 或“b→a”)。一个 mRNA 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过程(注: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MHC—Ⅱ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

C. 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

D. 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