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
B.③中的内容物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C.③中内容物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于④的选择透过性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分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①是神经纤维细胞膜,②是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其释放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以胞吐的形式排到细胞外,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倒转,④是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细胞膜,⑤是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形成神经细胞的内环境,⑥是突触后膜,其上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解答 解:A、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④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⑥突触后膜,B正确;
C、③中内容物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于④突触前膜的流动性,C错误;
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本题结合突触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的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

A.分子原子层次 B.细胞层次

C.种群和群落层次 D.个体层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表.
灰身棒眼灰身红眼黑身棒眼黑身红眼
雌蝇1560500
雄蝇70822623
请回答: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
(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4)1915年,遗传学家Bridges发现用红眼雌果蝇与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发现红眼雌果蝇.该种红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它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B和b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请你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检测.
实验步骤:用让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则是由于基因突变.
若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2:1,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问题.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横线上填文字,[]内填编号)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A、B、C]分泌量的增加和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胞呼吸)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增高,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下降.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乙模式调节,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4)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尿崩症的病因有多种,一是ADH分泌量不足,二是肾小管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而使ADH不能发挥作用.
(5)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脂肪细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丙模式调节分泌量.
(6)图3表示在神经纤维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图4中①至④为可能记录到的膜电位变化图.下列各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电位变化为图①;记录电极为Y           B.电位变化为图②;记录电极为Z
C.电位变化为图③;记录电极为Z           D.电位变化为图④;记录电极为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979年,科学家将动物体内的能够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体内表达成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采取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获取原胰岛素目的基因的过程.
(2)图中①DNA是以原胰岛素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单链DNA,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了所需要的基因.
(3)图中③代表重组DNA,含原胰岛素基因基因.
(4)图中④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选项是科学家对自身克隆结果的预测及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克隆产物是科学家,因为克隆是形成完全一样的产品
B.克隆产物是普通人,因为科学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非遗传
C.只能克隆部分器官,不可能克隆完整的人,因为克隆技术有限
D.克隆产物与该科学家完全一样,因为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科学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干扰素是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复制的抗病毒物质.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人的T淋巴细胞中提取干扰素基因转入羊的DNA中,培育出羊乳腺生物发生器,使羊乳汁中含有人体干扰素.请回答:
(1)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细胞中,然后,将该细胞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为转基因动物.
(2)人体干扰素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DNA内,原因是用相同的限制酶催化反应后形成了互补碱基序列(或不同生物DNA的结构具有统一性).
(3)请在下框中画出某DNA片段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示意图.

(4)如何检测和鉴定人的干扰素基因已在羊体内稳定遗传?请写出两种方法:DNA分子杂交、DNA与mRNA分子杂交.
(5)干扰素在应用上遇到的困难是体外难以保存,可以通过蛋白质工程加以改造.
(6)为了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产生大量的干扰素,有人进行了实验,可是当将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了几代后,细胞分裂就停止了.请你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提出一个既能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又能获得大量小鼠干扰素的实验设计简单思路:将人的T淋巴细胞与小鼠的瘤细胞在体外融合,筛选出既能产生干扰素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

(1)过程①代表的过程是逆转录,过程⑦的实验技术名称是细胞融合技术.
(2)过程③构建出的表达载体必须要含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等结构.
(3)过程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增殖、分化.
(4)生产药物时可用大肠杆菌做受体细胞,那么④应采用Ca2+处理,使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药物生产也可用乳腺生物反应器,那么④则应采用显微注射技术的方法,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作疫苗.
(6)实际应用时需要A蛋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该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通过改变基因序列(结构),再通过基因工程得到新的植酸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1为X、Y同源染色体的异同部分,图2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设为A、a)、乙(基因设为B、b)两种遗传病,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Y的差别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从理论上讲,Ⅰ-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frac{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frac{1}{4}$.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余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frac{1}{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