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核糖体 | B. | 线粒体 | C. | 内质网 | D. | 高尔基体 |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 分布 | 形态结构 | 功 能 |
线粒体 | 动植物细胞 | 双层膜结构 |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
叶绿体 |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
内质网 |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高尔 基体 |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
核糖体 | 动植物细胞 |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
溶酶体 |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
液泡 | 成熟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
中心体 |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解答 解:A、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与能量供应无关,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机体的“动力工厂”,B正确;
C、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错误;
D、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
B. | 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 |
C. | 溶酶体可合成并储存水解酶 | |
D. |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B. | 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兔通过摄食获得的储存在草中的化学能,主要被分解者利用 | |
C. | 图中$\frac{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 |
D. |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 |
B. | 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
C. | 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 | |
D. | 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
B. | 必须先有地理隔离,才能形成生殖隔离 | |
C. | 只要有地理隔离,就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 | |
D. | 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 |
B. |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 |
C.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D. |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A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B. | 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 |
C. | 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到达组织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需要穿过9层生物膜 | |
D. | 正常人体内A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对,如HCO3和NaH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洋葱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加倍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B.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分生区同时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