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某同学从《植物生理学》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的实验步骤为:
①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
②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1)请你用所学知识,指出该同学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未摘除顶芽,未设计对照实验;.
(2)给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空白琼脂块和其地所需条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步骤:
①①取同一品种长势相同的三株植物,均切除顶芽和切去近顶端一幼叶叶片,保留叶柄,并依次编号为A、B、C.;    ②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A、B、C,并作如下处理:取三块相同的琼脂,编号为a、b、c,在a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b上插上切下的幼叶叶片,c不作处理.将a、b、c切成适宜小块,依次固定在A、B、C三植株切去叶片的叶柄切口处并固定.;   ③观察A、B、C三植株去叶片的叶柄的脱落情况.

分析 阅读题干和图示可知本题是考查生长素作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 解:(1)设计生物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还要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因此,应去掉顶芽,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此外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因为没有对照实验,难以说明幼叶叶柄脱落是缺乏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对照设置为:①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和顶芽;②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2)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步骤:
①取同一品种长势相同的三株植物,均切除顶芽和切去近顶端一幼叶叶片,保留叶柄,并依次编号为A、B、C.
②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A、B、C,并作如下处理:取三块相同的琼脂,编号为a、b、c,在a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b上插上切下的幼叶叶片,c不作处理.将a、b、c切成适宜小块,依次固定在A、B、C三植株切去叶片的叶柄切口处并固定.
③观察A、B、C三植株去叶片的叶柄的脱落情况
故答案为:
(1)未摘除顶芽,未设计对照实验;
(2)①取同一品种长势相同的三株植物,均切除顶芽和切去近顶端一幼叶叶片,保留叶柄,并依次编号为A、B、C.
②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A、B、C,并作如下处理:取三块相同的琼脂,编号为a、b、c,在a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b上插上切下的幼叶叶片,c不作处理.将a、b、c切成适宜小块,依次固定在A、B、C三植株切去叶片的叶柄切口处并固定.
③观察A、B、C三植株去叶片的叶柄的脱落情况

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对色觉正常夫妻,生了一个色盲儿子,问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儿子的几率是(  )
A.0B.$\frac{1}{2}$C.$\frac{1}{4}$D.$\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和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h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的磷酸盐溶液(如图),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处理受精幼龄
脱落率(%) 
 未受精幼龄脱落率(%) 放射性强度(cpm)
 受精幼龄未受精幼龄 
 GA 3.318 14242 14399 
 H2O 3.3 100 9667 7336
A.H2O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相等
B.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大于未受精幼铃
C.H2O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
D.GA对32P的磷酸盐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作物(2n=16)雌雄同株,对其成熟期(早熟、晚熟)、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花柱长短(同长、长)等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用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为晚熟有木质化花柱同长,再取F1自交,F2性状分离情况如表所示.请回答:
性状统计比
成熟期(早熟、晚熟)3:1
主茎基部木质化(有、无)9:7
花柱长短(同长、长)13:3
(1)该作物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可能为16或8,不同染色体中:DNA间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2)成熟期早晚由等位基因E、e控制.现有一达到遗传平衡的隔离种群,E的基因频率为50%,人工选择导致基因型为:EE、Ee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ee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e的基因频率为45.5%,基因型ee的比例为$\frac{2}{11}$.
(3)若主茎基部木质化是由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花柱长短由基因C、c和D、d共同控制,ccDD表现为花柱长,则F2无主茎基部木质化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frac{4}{7}$,F2花柱同长杂合个体的基因型为CCDd、CcDd、CcDd、Ccdd.
(4)设该作物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纯合子低产,杂合子高产.为获得稳定遗传高产品种,请完成相关步骤:
I:取FF与ff杂交,得F1
Ⅱ:诱变处理F1幼苗,所得植株可能存在图中三种类型,其中乙、丙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分别是重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数目加倍);
Ⅲ:将处理后获得的植株自交,统计F2中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表现型及比例为高产:低产=1:1,则诱变植株为类型甲;
②若表现型及比例为高产:低产=3:1,则诱变植株为类型乙;
③若表现型及比例为高产:低产=34:2,则诱变植株为类型丙.
IV:取类型乙中高产个体自交,选择不发生性状分离株系即为稳定高产杂合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芦荟具有一种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参与光合作用(如图二).而植物常见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所示.请据图回答:

(1)白天,影响芦荟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水分等.
(2)芦荟在夜晚不能合成三碳糖,原因是缺少光反应提供的ATP、NADPH.白天芦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源有苹果酸经脱羧(或分解)作用释放和细胞呼吸产生.
(3)在上午10:00点时,若突然降低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芦荟C3含量的变化和常见植物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基本不变、下降.
(4)芦荟气孔开、闭的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其原生活环境的特点是炎热干旱.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光照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如图甲表示某种水稻(阳生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对水稻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图甲,可以推测在叶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阴生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阳生植物
B.分析图甲,可知遮光90%条件下水稻的产量高于遮光50%条件下的水稻产量
C.分析图乙,可知8到12点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气孔导度降低
D.分析图乙,可知8点时水稻净光合速率为零,18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9:3:3:1B.1:1:1:1C.3:1:3:1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威海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颤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繁殖过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通过高尔基体囊泡运输到细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光照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如图甲表示某种水稻(阳生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对水稻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图甲,可以推测在叶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阴生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阳生植物

B.分析图甲,可知遮光90%条件下水稻的产量高于遮光50%条件下的水稻产量

C.分析图乙,可知8到12点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气孔导度降低

D.分析图乙,可知8点时水稻净光合速率为零,18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